本書內容提要(1 / 2)

《前序》——

從《上蒼》一開始寫起,朋友們便有問我為何要寫書,一直以來我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者是閑著玩兒,其實經過這幾天的思索後,在寫出本書的第三百六十九章時,我覺得自己該對此有個說法了,因而今天左文特意為本書做下前序,以此來表明本書出現的目的。

寫下此書的目的有三個,是孔老夫子總結而出的,是為:‘立德,立言,立功。’我想,這大概是是每個寫書的人都會說的吧!

立德與立功暫且不能言說,畢竟這本書的影響會有多大,全憑各位讀者抬愛,且說立言,立何言?

活在當下,我們忙忙碌碌,我們更多的時候困苦,我們偶爾想憂鬱,甚至偶爾會想逃避這個世界,或者說人生給我們的感覺就好比是蒲公英,生來便被別人所左右,當時機成熟後,一陣風來,我們終將各自走向各自所該走的路,而這整個過程中,我們都無法左右這一切,所以對於人生,我們便塑造出了‘命運’這個詞,同時將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切統稱為‘命運的歸宿’。

我們為什麼活著?不可否認的講,是為了謀生,但更多的是為了反抗這個世界的一切不公平,想對這個世界報以一聲呐喊,讓世人知道我們的存在,這就是活著,人活著的目的,終究是想著怎樣才會被別人所關注,想著怎樣證明自己是確確實實地存在於這個世上,因為人性中摻雜著一種莫名的情愫,叫做寂寞……

我們都是如此,我們之所以頻繁登扣扣,之所以頻繁刷微/博,之所以喜歡各類活動,之所以奇裝異服,之所以變換發型,之所以……凡此種種,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內心的寂寞在作祟,都是我們太想‘被別人關注’的心理在作祟,都是我們在拚命地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因此而折騰,盡管我們的這種想引起別人關注的方式有些不可取,有些可笑,但是我們卻樂此不疲。

或許不能單方麵說全部都是寂寞這種情愫在作祟,但我認為寂寞應該是最為重要,畢竟人活著就該讓世界知道你的存在,或多或少,或輕或重,‘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至於這名是芳名還是惡名,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年以後,還會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

最牛逼的人不是生前有多風光,而是在你死了一千年後,這個世界還會不會有人在提起你,人因寂寞而形成交際,形成整個人生,也應該因寂寞成就一番事業……我們不想被這個世界所遺忘,所以在這個世間的任何一個角落裏,我們都會以各種形象出現,完成自己生來對世界所該有的影響,以此證明我們是真真切切地來過這個世界,盡管有時候我們因此而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路,但這於我們的初衷而言都已無所謂。

人生碌碌,疲於奔波,即使我們偶爾駐足也會悔恨,偶爾迷茫會想著自殺,所以說人生難得糊塗,沒必要非得去計較個因為所以。

這個世界上有人活的很明白,更有人是在揣著明白裝糊塗地活著,當然了,更多的人是活不明白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所作所為,歸根結底,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被遺忘,找尋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感。

存在,或輕或重,那是給人看的,也是我們所想的,對於曆史上的任何事,後人終究會對其有一個說法,或真或假,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談起這些事時有沒有提到你這個人。

所以說,我們拚了命地忙碌,其實都隻是在尋找一個突破口,如此隻為一個目的,就是被關注,以此來釋放心中的寂寞與不甘,而如此最終的目的就是證明自己的存在,我們都是如此。

可是,當今世間如此,當我們在拚命地找尋自己存在感的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開始漸漸迷茫了,直到偶爾猶豫,偶爾困苦時,我們這才發現,我們已經真的丟了自己,所以慢慢地,我們當中有不少的人開始想著找回從前的自己,或是追憶童年,或是懷念學校的一切,或是回想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時光。

總之,我們的這種找尋都是一種方式,一種慰藉自己已經幹癟的心靈方式,或者我們依舊虛偽,給這種慰藉心靈的方式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叫做‘返璞歸真’,或者叫‘回憶’,甚至叫做‘看破人生’……

我們拚命找尋這個慰藉自己心靈的方式,可是翻來覆去,尋尋覓覓,最終我們明白了,我們是真的丟了自己,我們回不去了,因為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時刻推著我們繼續前行,讓我們無法回頭。

所以,開始的有了‘解救自己’這個說法出現了,解救不是解脫,解脫是一種放棄,達成這種效果的途徑有很多,或者是自我放縱,或者是自殺,或者是成為神經病,或者是變成心理變/態……由此而產生了一係列影響社會的事,或多或少,終究是負麵的較多,自殺,墮/落,發狂,殺人,製造恐怖事件,強女幹,盜竊,諸如此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