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獸人的屍體有什麼用呢?為什麼要把他們的屍體都運走呢?難道是為了威懾敵人?不對,滿地的屍體,才能給予敵人更多的震懾。古代打仗,都是把自己人的屍體抬走,隻留下敵人的屍體。比如張飛將軍就特喜歡這樣做。可是這一次我軍可是把敵人的屍體隻要是能找的到的都運進了城裏。利用敵人的信仰打擊敵人的士氣?沒有屍體,或者屍體不完整,也就難以入土為安,死者的靈魂也就不得安樂。比如說舊時的曰本人迷信的觀點是被斬首的人不能魂歸故裏的,也就是進不了神社。
說起日本人不得不提切腹。日本人失敗了往往會采用切腹的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不能不提,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由於自己除去內髒過於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後做了修改,變成由切腹者自己劃上一刀。第一刀切開腹部之後,由朋友或可信賴的家臣立即補上慈悲的一刀,砍下切腹者的頭。這種來擔當補刀的行為的人稱之為介錯,擔任介錯的人是非常的榮幸的。切腹並非日本唯一的正式自殺方式;1962年,導演小林正樹執導了電影《切腹》。
切腹是日本平安時代以後才廣泛流傳的自殺方法,一般認為源為朝是最初進行剖腹的人。日本封建時期武士如被主君賜死,相比起純粹的斬首,剖腹被視為最光榮的死法。剖腹到江戶時代才得以形成過程洗練、並由介錯輔助的複雜儀式。在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剖腹者並沒有介錯人協助,會直接於腹部割開十字形狀,內髒爆裂流出,直至失血過多死亡。這種剖腹方法稱為「十文字切」。現代醫學一般認為刀鋒到達內髒時,剖腹者會已失去知覺。最後使用十文字切方式自殺的,是1912年的乃木希典上將.完成辭世之句,準備剖腹。二戰結束之日,日本陸軍大將阿南惟幾就是采用切腹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但死時極為痛苦,成為戰後第一個以切腹方式自決的日本高級將領,可見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心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然而切腹是痛苦的。為了減少痛苦就需要介錯。
介錯是指在日本切腹儀式中為切腹自殺者斬首,以讓切腹者更快死亡,免除痛苦折磨。由於切腹的過程太過痛苦,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委托其信賴者為他「介錯」。這對於被托付執行介錯的人來說是一件相當光榮的事情。一般而言,需要切腹者會找一位自己最親密的好友、家人、兄弟或是劍道高超的人來執行。
然而作為一個介錯,有一點必須注意。砍頭的時候盡量不要把切腹者的頭完全砍斷,而是要留下一點皮肉連著。為什麼呢?其實前麵已經說了舊時日本人認為斬首的人不能魂歸故裏,也就進不了神社。所以介錯人把切腹者的頭完全砍下來,那不就是讓他成為不能魂歸故裏的厲鬼了嗎?然而砍頭的時候留一點皮肉連接,那就不算是斬首,自殺者的靈魂還是可以魂歸故裏的。當然了,也會出現頭被完全砍斷的情況,那多半是因為介錯失誤,或者自殺者壓根就是要做一個厲鬼。
事實上,利用敵人的信仰來打擊敵人士氣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這種事情其實是雙刃劍。侮辱敵人的屍體是可以打擊敵人的士氣,但是也同樣能激發敵人的仇恨。所以到底這樣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其實是很難說的。另外計算要這樣做,一把火燒了就是,何必大費周章的運到城裏呢?
因為我軍的目的不僅在於此。在錫平城最近新建了一個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