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靈物山(1 / 3)

寂靜的夜。靈物山寂靜的夜。

寂靜的夜其實一點都不寂靜:有夜魈的時斷時續的呼喊,有不知名動物的嚎叫,還有不間斷的昆蟲的嘶鳴。夜是晴朗的夜。星光從樹葉的縫隙漏下一點半點,沒有風,也許是風透不過密集的樹。所有這一切都讓小虎感受到死一樣的寂靜。

小虎是一個才滿十歲的漂亮的聰明男孩。九歲孩童讀的書比一個老學究讀的書還多。因為他讀書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快到娘親借書、找書必須一次性拿回十本以上,這樣才能夠他一天閱讀的。而且他還不是生呑活剝。在理解上比別人更別人更深一層。

有一次,一位老先生在夏夜的星空下,給納涼的人講掌故。老先生說:世界不止有我們這個世界,有三千大世界,七千小世界。在另外的世界裏,有的比我們這個世界文明進步得很遠,比如,有個世界裏,有一位大才子寫了一篇文章,真個是字字珠璣,文華燦爛。其中有一句寫道:“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更是傳頌千秋萬載。可惜這位大才子年紀輕輕就落水死了。他死的不甘心,陰魂不散,常在落水之地念著這兩句話。當地人請了不少道士法師做法驅趕,都沒能趕走。當世的一位才子聽說此事後,直到那裏,朝正念著那兩句話的陰魂喝道:就這兩句還不精煉的句子也好意思在此得意?你且聽我為你修改:“秋水長天一色,落霞孤鶩齊飛”要共與兩個廢字作甚?”那才子的陰魂就此散了。

聽的人都是一片讚歎。小虎小聲的對娘親說道:

“這都是鬼話,騙人的。”

聲音雖小,可還是被耳尖的老學究聽見了。他向來被別人寵慣了,聽不得半點質疑,雖然小虎是個才四歲的小孩,俗話說,童言無忌。但那老頭還是惱怒地大聲道

“小孩子不懂事,千古傳說至今,豈有假的?”

小虎從娘親的懷裏掙脫出來,直接跑到老頭的跟前道:

“老先生,你說我不懂事,有你的道理,你的道理就是因為我小。可你應該知道古人有一句話是,聞道不分先後。你老未必就懂事,我小就未必不懂事。”

小虎這話把老頭刺痛了。

“好好好,那你就說說假在那裏?”

小虎的娘親趕緊來拉小虎,連聲向老關賠不是。小虎的爹爹,攔著他娘,笑著說:

“就讓小虎說說嘛。說錯了也沒什麼,也好討教老先生不是。”

小虎平時與父親可是好朋友,平時裏經常相互詰難,父親輸的多贏的少。耳朵常常被小虎拉得長長的。他們父親現在都覺得自己有點招風耳了。他知道小虎不是愛亂說話的孩子。既然說這故事是鬼話,一定有他自己的判斷。

小虎得到父親的支持,閃著亮閃閃的大眼睛向老頭說道:

“我先問老先生:落水才子的兩句名句子中,那兩個連詞:‘共與’,真的該刪掉嗎?換句話說,那兩個詞去掉以後,真的比原句子好嘛?”

小虎不待老頭回話,繼續說道:

“在我看來,有那兩個連詞不僅句式完美,而且意境和韻味更是無窮。去掉兩字,簡潔也是簡潔了,但不僅與全文韻律不合,且意境也減了很多。文如萬物,簡固然有美,如空穀幽蘭,幾片綠葉,一朵小花,姿韻無限;但繁也有美,比如牡丹:鮮亮富貴,華美大方。好,就算是各有千秋。那後來的才子既然能提出減少兩字就一定是大才子。既不可能不懂敬先賢之禮,更無可能無自知之明,豈有這斷喝之舉?那落水才子,又豈不知道減了以後,並非更勝原句,以陰魂的執念,又豈會輕而退散?再說,如果簡就是好,這句子還可以簡:‘秋水長天色,落霞孤鶩飛’。難道我比那兩位才子更強?還望老生教我。”

說完還恭恭敬敬的向老頭鞠了一躬。

老頭自知無法回答。說了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莫名其妙的話,逃走了。

在場的人都知道小虎把老學究難住了。都說小虎聰明。

但是在眾人的一遍讚歎中。小虎父親心中卻恐慌起來。他的恐慌來於自己的一個夢。在夢裏,一位仙女告訴他:小虎是這個世界的救星。當你看到天空上有一朵烏雲露出人的麵目時,就必須讓小虎快跑。

“不過,”仙女微笑著說道:“不必害怕。三年之後,你們的小虎就回來了。”

父親對夢裏東西原本不在意的,但此夢一直延續了七夜;而且小虎表現出的異乎常人的智慧應證了仙女的救世之言。他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