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初七(1 / 2)

利禦寇,宜製器,忌出行。

六人再次來到引兵閣,定世寶鼎經過幾日不熄的焚燒,外表雖是如常,但離得近了,便感覺到一股灼然的熱‘浪’撲麵而來。

諸人幾經‘波’折,從半個多月前的巧拙身死到力抗明將軍的大軍於笑望山莊外,終於等到製弓的這一天,均知今夜最是關鍵,心內俱又是興奮又是緊張。既想早日一睹巧拙大師不惜一死而傳下的偷天弓,又怕徒勞無功,有負巧拙的重托。

杜四隨身帶著一個大包袱,解開來卻是一方已製好的模板。眾人均來圍觀。但見其下襯以木板,木板上澆著厚厚的一層油泥。那油泥不知是用什麼材料所製,觸手柔軟,伸縮自如,見風即硬,想來應是兵甲派的不傳之秘。

杜四已用小刀在油泥上刻出偷天弓形狀,再以無數鐵片固定在四周,果就如一輪上弦月。

雖是僅見模板,諸人卻全都由此想到巧拙大師的神機妙算與巧奪天工,林青、物由心與楊霜兒未見過巧拙大師卻還罷了,梵溟軒、杜四、容笑風三人睹物思人,均是神‘色’黯然,梵溟軒更是紅了眼眶。

巧拙大師的那柄拂塵早已拆開,那拂塵的塵柄本是昆侖山的千年桐木,堅固無比,正是做弓胎的最好事物;拂塵的塵絲是火鱗蠶絲,杜四‘精’挑出數根,用鎖禹寒香的汁液中膠於一起,雖隻是小指般粗細,卻是韌‘性’極大,彈‘性’十足。物由心小孩心‘性’,‘欲’要試試火鱗蠶絲的韌度,運起幾十年‘精’純的內力,強行用雙手將剩餘的塵絲扯開,亦不過隻能拉長尺餘,一鬆手卻又恢複原狀,用尺量來竟與拉扯前不差分毫。

眾人素知物由心的神力驚人,見他掙得滿臉通紅,暗地均是咋舌不已。物由心收了功,兀自嘖嘖稱奇,以此為弓弦,若能拉至滿弓,怕‘射’出的所足有三四百石之力。

要知一般弩弓隻有三四十石,‘射’程能及百步。百石便已是強弓

‘射’程可有三百步之遠,對於武林高手來說雖不在話下,但尋常人已是難以拉開,需要借助機械的力量方能拉滿。而此弓若能有三四百石之力,隻恐一箭的‘射’程足足有將近千步之遙,簡直聞所未聞,確是千古神兵的超級強弓。

梵溟軒久經戰陣,對弓箭的特‘性’亦很熟悉,想起一車,如此強弓若是沒有好箭,隻怕不能盡情發揮其威力。

林青點點頭,尋常羽箭重量不足,隻恐一出弦便抵不住勁風的撕扯,近距離間自是無礙,一旦距離過遠,便會失了準頭。

杜四沉思道,我早料到這一點,本想借著定世寶鼎的火勢與笑望山莊的‘精’鐵,順便再煉製幾支鐵箭。但鐵箭太重,影響‘射’程,何況攜帶亦很不方便。

楊霜兒道,巧拙大師不是在引兵閣的那副對聯中尚暗示有換日箭麼,卻不知那是什麼材料所製?

杜四眉頭微皺,也不答話,走近定世寶鼎,拿起早準備好的幾支鐵條架在定世寶鼎的火頭上,再從懷中取出舌燦蓮‘花’,緩緩地放在鐵條上。

眾人見杜四的手都在微微地顫抖,均知像他這樣的武學高手若不是心情太過‘激’動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此,必是眼見神兵將成,卻尚有一些疑‘惑’難解,都是不忍再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