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汁(經驗方)
生韭菜(或根)500克,搗汁,每服50毫升,溫服,每日2次。溫中行氣,解毒,散鬱活血。
薑橘土豆汁(經驗方)
鮮土豆100克,生薑10克,鮮桔汁30毫升。土豆、生薑榨汁加鮮桔汁30毫升調勻。每日服30毫升。溫中止嘔,理氣止痛。用於治療胃氣痛,惡心,嘔吐。(佛手柑弟《宦遊日禮》)佛手柑加克,粳米100克,冰糖適暈。佛手柑煎湯去渣,加楔來後適量加水煮成粥狀,入冰糖後入佛手湯祜煮即可,每日服2次。清香開胃、理氣止痛用於胃氣痛,消化不良,暖氣。
薯蕷半夏粥(《醫學衷中參西錄》)
清半夏30克,山藥細末50克,白砂糖適量。清半夏用溫水淘去磯味,以砂鍋煎取清湯200毫升,去渣入山藥細末煎二~三沸,粥成後加白砂糖。每日作早晚點心服。能補脾益胃,降逆止嘔。用於胃氣上逆之嘔吐不止,諸藥皆不下咽者。
薑汁砂仁粥(《老老恒畝》)
砂仁3粒,生薑汁10毫升加入小碗粥中,服之醒脾通氣,散寒溫胃。用於脾胃虛弱的嘔逆。
蘇子銪(《老老恒畝》)
蘇子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蘇子搗碎如泥,加水煎成濃汁去渣,加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為稀粥。早晚各1次,潤腸滑腸,降氣定喘。用於治療呢逆。
生薑刀豆飲(經驗方)
柿蒂5個,刀豆子20克(切碎),生薑3片。上述諸藥水煮去渣加紅糖適量。每日2~3次。滋補鎮靜,利胃止呃。用於虛寒呢逆甚效。
白扁豆粥(經驗方)
白扁豆60克,藿香葉60克。白扁豆略炒研末,藿香葉曬幹為末,混合為散。每次10克,每日4~5次,薑湯送下。健脾和中,化濕止嘔,行氣止痛。用於夏秋季腹痛,腹瀉,嘔吐不止,極有效果。
山藥桂圓燒甲魚(《飲食療法》)
山藥片30克,桂圓肉20克,甲魚一隻(約500克重)。
將甲魚宰殺,洗淨後去雜腸,連甲帶肉加適量水,與山斿桂圓肉清燉,至爛熟,吃肉喝湯。補陰虛,清血熱,安神補血,益氣健脾。用於陰虛低熱,肝鬱氣滯之肝炎效果尤佳。
薤白粥(《食匾心鏡》)
薤白15克,粳米100克,共煮粥,每日服2次。有通陽散結,下氣行滯,活血止痛,理氣舒心之功效,用於心絞痛發作之預防。
龍政丹參湯(《實用中匾學》)
桂圓肉30克,遠誌肉15克,丹參15克,紅糖適量。水煎加紅糖,每日2次,代茶飲用。活血祛淤,助心陽,益心氣。對心氣虛,驚悸健忘諸症有效。
薑汁牛奶(《飲食療法》)
鮮牛奶200毫升,生薑汁10毫升,白糖20克,煮沸,溫服,每日2次。益胃止嘔。用於妊娠嘔吐不能進食者。
參婆餅(《衛生簡易方》)
人參15克(粉碎為末),半夏15克,幹薑末5克,生薑汁10毫升,生地黃汁30毫升,麥粉適量。半夏用溫水淘洗數次,去礬味,幹燥研末,上藥調勻蒸小餅10個,每次吃2個,每日2~3次,細細嚼食。補氣益陰,和胃降逆。適用於胃虛嘔吐。
黃芪桑蛸粥(經驗方)
黃芪、龍骨、牡蠣各20克,桑螵蛸10個,粳米60克。三藥加水500毫升,煮至300毫升,桑螵蛸焙幹研粉;粳米以藥水煮粥,拌桑螵蛸粉加白糖適量,每日服2次。補腎助陽,補氣固腎。適於脾腎氣虛的小兒遺尿。
鹿頭活(成都崗仁金)
鹿頭一隻,鹿蹄4隻,蓽拔5克,薑3克,鹽,八角小茴香、胡椒扮各少許。除毛髒、洗淨,蓽拔、薑冼淨拍破,將頭、蹄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再放入薑、蓽拔、八角小茴香,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熬,至鹿頭、蹄熟。將頭、蹄取出拆骨,將鹿肉切成粗條,放入湯中,燒沸後加鹽,味精、胡椒粉即成,喝湯吃肉。補氣益精。用於虛勞,消渴,夜多惡夢,黃瘦,力弱等症。
帶花羊頭(《飲膽正要》)
羊頭一隻,羊腎二個,羊肚一隻,羊肺一具,薑5克,雞蛋五隻,蘿卜300克,鹽、蔥、味精、胡椒各適量。將羊頭去除毛髒、洗淨,羊肺、羊腎洗淨,薑洗淨拍碎,將蘿卜洗淨,切成六分見方的塊。羊頭、羊肺、羊腎、薑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熟,撈出,分別切成六分見方的塊再放鍋中,將蘿卜塊與雞蛋打入鍋內,燒沸煮熟,加味精、鹽、胡椒即成,飲湯吃肉。益氣補虛。用於虛勞,產後虛冷,腰痛等症。
歸參燉母雞(《乾坤正窻》)
母雞一隻,當歸15克,黨參15克,蔥、薑,黃酒,鹽各適量。將母雞宰殺後去毛及內髒,洗淨。將黨參、當歸,蔥、薑、黃酒、鹽放入雞腹腔內。把雞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熬熟透即可,喝湯吃肉。益氣,養血,補虛。用於久病體衰,反胃少食。
人參蓮肉湯(《經驗良方》)
白人參10克,蓮實(去皮去芯)十枚,冰糖30克。將白人參,蓮實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泡發後,再加冰蔣盛人參、蓮實的碗放入鍋內隔水蒸1小時即成。人參苛連續使用3次,次日再加蓮實、冰糖如上述製法蒸製,服用,第三次可連同人參一起吃完。補氣益脾。用於病後體虛,氣弱,脾虛,食少,疲倦,自汗,泄瀉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