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這注定是一個曆史轉折點。
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的中央領導高層下定決心,穩定了國家的政治局麵,堅定不移推行了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
一轉眼,已經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也七八年了,在一些特區也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內心不安分的狂熱分子,不甘心一輩子呆在體製裏麵,過著安逸的日子。
紛紛跳出了體製之外,腦海中帶著對財富的狂熱追求,運用過人的膽識,超人的智慧,投身於爾虞我詐的商業戰場中,希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一時期,國家的很多法律體製不完善,在推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很多領域存在法律的漏洞,讓一些投機取巧的分子,鑽了空子,一夜暴富。
但也有些人,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過人膽識,開始編織自己的商業帝國。
李雲龍也在這股改革開放的狂熱中,毅然決然從國家紅細胞特種部隊的營長位置,辭職下海了。
從東北一個人來到了北京,開始了自己的艱難經商之旅,因為李雲龍的腦海中,始終堅信一個信念:“實業救國,隻有國家的經濟強大了,才會促使國家在政治、文化、外交、民族自豪感等方麵強大,才會被歐美帝國主義國家尊重。”
自古以來就有窮人沒尊嚴,弱國無外交。
一旦這個人,或者這個國家軟弱無能,就會被強者欺負,甚至鄙視,而你越是軟弱,別人隻會越來越瞧不起你,隻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有話語權,也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這一點,李雲龍深信不疑,因而才會跳出體製之外,隻身來到了北京的中關村,做起了電子產品的代理商,後來經過這幾年的資金積累,不滿足於隻做一個小小的電子產品代理商,組建成立了一家電子產品加工廠——威化龍(北京)電子產品加工廠。
然而當李雲龍的威化龍電子產品加工廠,經營到了上百人的規模,李雲龍認為應該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讓這些高端電子產品價格降下來,成為大眾化電子產品的時機來臨了。
但令李雲龍很苦惱?
這些電子產品的核心芯片,還是控製在國企——北京宇龍電子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手中,依靠是國家的大型企業,堅決不肯將從國外引進來的核心芯片放開,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手中,以便賺取高額的利潤。
然而這些不了解市場的家夥,還以為隻要控製了這些電子產品的核心芯片,就控製了整個行業的巨大利潤,還不知道高端人群對這些電子產品的消費,已經飽和了,隻有開發中端的消費人群,才會爆發巨大的商業利益。
李雲龍遊走在市場的第一線,深知這個道理,因而隻好厚著臉皮,來到了北京宇龍電子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準備與北京宇龍電子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掌托人張曙光,好好談一談。
來到了北京宇龍電子產品股份有限公司,麵見了張曙光,李雲龍開門見山,就道出了自己的意圖,希望張曙光黨委書記,可以直麵市場,將這些電子產品的核心芯片降下來,這樣雖然利潤少了,但銷售高了,絕對不會吃虧。
誰知道這個張曙光,肥頭大耳的,目光中帶著一絲狡黠,竟是一塊榆木疙瘩,深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思想毒害,轉不過彎來,也不去了解啥叫市場,啥叫需求與供給?
一聽到李雲龍滔滔不絕,大談市場經濟的本質,講求的乃是供需平衡,現在這些高端電子產品已經在高收入人群中,達到了飽和的狀態,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必須將這些核心芯片的價格,降下來,否則隻有死路一條。
“笑話?現在國內的電子產品核心芯片,大約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都控製在老子的手中,老子害怕銷售不出去,要我將這些芯片降下來,門都沒有。”張曙光狠狠鄙視了李雲龍一眼,看起來很得意,沉醉於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中,思想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似乎有點夜郎自大。
李雲龍使盡了吃奶的力氣去勸說,但這個榆木疙瘩張曙光,腦子就是一根筋,決不答應李雲龍的請求,這一下子就讓李雲龍怒火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