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山奇,奇在自通靈性,在眾山的陪襯中突出自己。當年吳冠中先生被朋友慫恿去那裏寫生,沿途看到的是黃土衰草,隻有黑白羊群是最為醒目的色調;山不高,無非是一般的丘陵地貌,他不禁為之心涼。可是,就在車拐了數十個彎之後,地貌大變,峰巒陡起,綠樹疊翠,完全是一個奇異幽深的世界。吳先生的“第一個反應是聯想到桂林與黃山。這裏的秀色不讓桂林,但峰巒比桂林更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
張家界山奇,奇在俯仰皆成故事,橫側都是奇觀。黃石寨之雄,鷂子寨之險,金鞭溪之幽,朝天觀之秀,砂刀溝之野,各個景區皆有其獨特。奇妙無比的武陵砂岩峰林,是張家界山奇之精華,沒有其峰林,整個張家界便失去了意義。三千峰林,神態惟肖,各不相同,“以人為喻,有如將軍之指揮若定,夫妻之久別重逢,姊妹之聯袂話舊,兒孫之羅拜於膝下。以獸為喻,有若虎之引吭怒吼,鷹之振,翼高飛,獅之南麵稱王,猴之北上覓食”。青梅竹馬的“夫妻岩”,相依相偎,竊竊私語。就這樣,他們億萬年來,共同承受風雨霹靂,共同享受歡樂幸福,解悟人生,同味甘霖。“千裏相會”,多像一對走出樊籬的情侶,千裏迢迢,呼天搶地奔到一起,不顧羞赧,不顧陷阱,擁抱在一起互訴衷腸,大寫了愛的勇氣和力量。
我曾坐直升機環張家界上空俯覽群山,又增添了一種全新感覺。飛機低空飛行時,隻見石峰林立,競相爭奇鬥豔,欲刺藍天;飛機上升後,眼底雲霧隱去了山的輪廓,隻見雲海之上,石柱林立,褐色的石英砂岩峰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在雲海澎湃升降間,霧幔繚繞,一幅蓬萊仙境的寫意;在我們坐機返回時,回首再看,隻見雲海浩浩淼淼,三千奇峰,高低參差,一個魔幻之城的輪廓。我不曾見過海市蜃樓,但我想海市蜃樓不過如此,可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海市蜃樓。
有人也許會說:張家界缺少水景。我說:錯了,水不在深,不在多,不在滿眼水的世界。張家界的欠,雖不及蕭複興先生稱為“水之經典”的都江堰和九寨溝,但是張家界之水,豈一個“異”字了得。
世上麗水、秀水、晶瑩之水、清澈之水、恢宏之水、浩瀚之水,各有勝地;張家界則是異水的勝地。世上大大小小的水庫建於河穀盆地者眾,卻很難看到建於山頂上的水庫,張家界偏有“磨子峪”、“卸甲略”兩個山頂水庫。它們既容清清細流,也彙聚桀驁暴戾的山洪;不管是如何水幹天旱的年份,遊張家界您不必擔心用水難的問題。每到“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季節,您會看到兩個山頂水庫亮如明鏡,天空有一片石彩,水底有一個月売,都是多麼令人陶醉富有詩意的寧靜恬淡之水啊!
張家界水之異,更異在一條金鞭溪。金鞭溪的上遊是琵琶溪、花溪、砂刀溝、楠木溪等數條多姿多彩的溪流。一到春天,它們即彙集密林泉水、山潤瀑流,淨亮如哈達,透澈如水晶,飄然而下。其他季節,它們躲躲閃閃,在卵石中悄悄細語,結伴而行,就像一群快樂的孩童,無憂無慮。而一到金鞭溪,它一瞬間變得膽大和爽快,大大方方卻依然清清亮亮,那麼純真,那麼潔白無邪,細語清唱,寧靜地走向遠方。金鞭溪是一條詩化了的溪,一條仙境般的溪。當您坐在溫暖的溪邊岩石上,眼底是珠玉四鵬的水花,風在兩岸的青枝綠葉上飄搖;疲憊的心境,一路的勞頓和淒惶,便如流水一般遠去。恍惚中,鳥兒銜一節青枝棲於您的額上,陪您一同靜觀水底之魚。有鳥的婉轉,遠遠近近地傳來,似抑抑揚揚的柳笛;也有斑斑點點的帆影,有星星閃閃的漁火,出現在您想像的氛圍中。滿溪自由自在的水,伴一顆若無其事的心,讓您聯想起雨季溪水豐盈,旱季江鷗飛翔的情景。奇異清純的溪邊,您自由自在地看魚,魚自由自在地看您:這是一份多麼富有禪意的心境啊!
張家界還有兩處水景是值得一寫的。一是鴛鴦爆,一是駕鴦泉。鸞鴦爆水景雖小,洛差卻尚達70餘米,可謂氣勢不凡。因為誌同道合的那一份情緣,不管前程坎坷多少,不管自己是多麼渺小羸弱,也不管是懸崖或是死潭,就那麼相攜縱身一躍,成為警喻人生的奇觀。鴛鴦泉水量也不大,卻總是那麼成雙成對,不計較恩恩怨怨,兩相映照,作天地之戀,長相廝守。據當地人說:無論天崩地裂,鴛鴦泉從沒幹涸過,清清如許,飲之如甘霖,若夫妻反目不和,隻要喝了鴛鴦泉水,就會和睦如初,共享人生歡樂。
張家界山奇水異為世人稱道,引無數遊客如癡如醉,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競折腰”。作家魏巍遊張家界時,我有幸相伴,魏老年壽雖高,卻豪情不減,邊走邊看,竟吟詩一首:
夏風送我至陵西,此處山水人稱奇;
十裏畫席看不厭,更喜幽境金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