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
山裏多野菜,采之以食,既可口又治病。打糍粑
張家界流傳著過年“打糍粑”的習俗。糍粑,有純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有用粘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木雕模內,俗稱“脫粑”。吃糍粑,用炭火烤,叫燒糍粑;用青菜湯下,叫煮糍粑;與臘肉炒,叫炒糍粑。
旅遊資訊
蘺子把把將山上采擷回來的嫩蒿,搗碎、浸泡,去其汁揪幹,然後用糯米粉拌和,做成圓粑粑,中間包臘肉、醃菜、蔥(也有包芝麻粉和糖的)蒸熟吃熱的。若冷卻了,可再燒烤或再蒸都可以。
甜酒水
‘土家族地區傳統食品。將糯米用冷水浸泡一
天,洗淨濾幹,放入甑中蒸熟。冷卻後,拌入適量的冷水、甜酒曲,和勻,盛入缸內發酵二三日後,即成。當客人光臨,土家人即用此待客。食用時,連酒糟一同放入鍋內,加水煮,或加一些湯圓,或將過年的糍把切成小方塊,放火鍋內同煮,也有在酒水內將雞蛋打入同煮的。其味醇香甘甜,既解渴,又能當飯充饑。土家人也有用小米製甜酒的,其製法、食法與上述相同。苗族村寨亦有製甜酒待客之俗,但無加湯圓、雞蛋之俗。
雪麻専
傳統節令食品。清光緒十年〈1884年)由大庸(今永定區〉富豪田庚山家廚人田冒武與織布匠人張茶炳合作創製。現全省各地均有製作,但以大庸〈今永定區)質量最佳。本品通稱寥花食品,形似泡棗,橢圓中空,內蓄瓜絮,酥香鬆脆,或外粘白糖、米粉,其色潔白,稱為“雪棗”;或外滾芝麻,麻香濃鬱,名為“麻棗”。主要原料為大庸大坪區冷水糯,以當地所產野生綠豆根榨取液為發泡劑精心製作而成。
薺菜煮蛋
主要於清明節食用。薺菜,俗名“地米菜”。從野地采挖薺菜,洗淨,放火鍋中加清水煮,再將雞蛋連殼放火鍋內同煮,即成。食法,棄掉薺菜,剝去蛋殼食之,清香可口。相傳,這種雞蛋,可治老年性頭暈,小孩可以增長智力。
紅曲魚
在武陵源一帶的苗族、土家族人,素把紅曲魚視作吉祥如意的食品,每逢新春佳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蒸一碗紅曲魚。由於它色澤紅豔,芳香濃鬱,肉質細嫩,滋味鮮美,不僅是武陵源苗族、土家族人民春節的傳統食品,也深受湖南其他城鄉人民的歡迎。製作方法是鮮魚為料,剖好洗淨,將鹽和磨成粉的紅曲米拌勻,再均勻逐條撒抹在魚體上,一層一層整齊地裝入有鹵水的木桶內。待裝至桶口約12?15厘米時,再在表層魚體上撒0.5千克左右的封口鹽,醃漬完畢,立即蓋好,密封,經10?15天,便可食用。
合菜
是正宗的土豕奇米,其原料多得出奇,除了豬肉之外,還有粉條、豆腐、香菇以及白菜、胡蘿卜等多種蔬菜,且無主料、輔料之分。在形的配合上,
162
旅遊資訊
也不追求“一刀切”,豆腐成丁、胡蘿卜成片、香菇成朵,也無不可。合菜最講究香菌味,葷素合燉,相互補充,營養全麵,吃起來既有肉類的濃重,又有蔬菜的本味,葷而不膩,鮮美可口。
炒米
先將上等糯米淘洗、浸泡,然後過濾,蒸熟,倒在竹簟上用手捏散,製作“陰米”曬幹。再用沙炒,使其膨脹,篩去沙子,便成“炒米”。吃時,可以幹食,也可以用開水泡食,加入糖,其味又酥又甜又
香。
除本土風味美食外,各賓館、飯店、酒樓還可品嚐到全國各地的風味美食。
主要旅遊賓館
紅河穀酒店
163
奇山秀水張家界
張家界市區及景區主要賓館
名稱地址電話
卓爾大酒店索溪峪軍地坪0744——5611888
龍園山莊索溪峪軍地坪0744——56131885618089
申源賓館索溪峪軍地坪0744——5618300
雲海賓館索溪峪軍地坪0744——5618200
專家村賓館索溪峪軍地坪0744——561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