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39.入川滅蜀(1 / 2)

在司馬昭殺死曹髦另立曹奐為帝的時候,三國大勢慢慢的向著統一的方向前進了。先來看一看偏安江東的吳國。此刻吳國也開始變得不安靜了。253年,由於諸葛恪的獨斷專行,所以孫峻聯合孫亮殺死了諸葛恪,緊接著孫峻專權,不久之後孫峻驚懼而死,孫綝接替孫峻掌權,不久孫綝廢除孫亮的皇位,另立孫亮的哥哥孫休為皇帝。

吳國算是真的完了,畢竟權臣當道後,國家的走勢大致有兩條:第一條是被權臣控製,然後被權臣廢除皇位;第二條更加的要命,那就是皇帝僥幸殺死了權臣,但是國家被這麼一折騰之後,內傷不止,最終走向覆滅。

孫休被立為皇帝之後,隱忍了幾個月,最終將孫綝殺死。雖然殺死了權臣,但是就像我說的那樣,內傷已經鑄成,國家已經回不到大帝孫權掌權的盛世時代了。孫休知道,這樣的吳國已經沒有什麼轉機可講,所以孫休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能拖一天是一天。

再說蜀國,在位的還是那位劉禪,隻不過這位國王絕對不是小說裏寫的那麼無能,他是一位比較中肯的皇帝,之所以小說侮辱了他的地位,是因為他的政治上的作為一直都是保持著和平的戰略,所以在劉禪的統治時代,蜀國一直和魏國兩個國家和平相處,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鬥。

當時魏國、蜀國、吳國所占的比例依次為70%、20%和10%,也就是說魏國國力七倍於蜀國,當然這樣就使得魏國有能力打一場必勝的戰鬥。當時的局勢是有利於司馬家族和曹氏家族一方的,當然這時候曹氏家族已經沒有力量再與司馬家族相抗衡。

當時在蜀國宮中,劉禪重新黃皓(當然這裏麵的原因延長到第六季的時候再行細講),而薑維的北伐打擊受到了挫折,但是薑維的北伐時根據諸葛亮的遺誌來安排的,本來諸葛亮的政策已經出現了漏洞,薑維這麼一北伐,蜀國的軍事力量立刻受到了大大的削弱。

262年的8月,十八萬魏軍分三路南下:西路有鄧艾率領,一共三萬多人,出狄道向甘鬆和遝中直接進攻薑維,因為鄧艾多次打敗薑維,有著直接的經驗;中路軍有諸葛緒率領,人數與鄧艾所率大軍相當,自祁山向武街和陰平橋頭切斷薑維的後路;東路大軍由鍾會率領主力大軍十餘萬人,在這十餘萬人之中,又分為三路大軍,分別從斜穀、駱穀、子午穀三處進軍漢中。

劉禪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連忙派遣身邊僅有的戰將廖化增援薑維,派張翼和董厥到陽平關防守鍾會軍隊。9月,魏軍正式發動全麵進攻,劉禪也是被嚇破了膽,還沒等到援軍來臨,就下令撤退。鍾會看到機會來了,親自帶著部隊進攻陽平關,又派李輔進攻樂城的王含、荀愷進攻漢城的蔣斌、劉欽由子午穀前往與主力大軍會合。陽平關守將傅僉想要開門迎敵,部將蔣舒主張死守,結果傅僉不聽。看到蜀國再無希望,蔣舒投降了魏國,作為主將的傅僉憤而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