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原本深植於人的心中

人生的目的是獲得幸福,而幸福大多是主觀的,它原本就深植於人的心中,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去別處尋找幸福。心理學家說:幸福與心態的積極與否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人決心獲得這種幸福,那麼就能得到這種幸福。而心態消極的人不僅不會吸引幸福,相反還排斥幸福,即使幸福悄然降臨到身邊時,也會毫無覺察,或者失之交臂。

人生的目的是獲得幸福,而幸福大多是主觀的,它原本就深植於人的心中,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去別處尋找幸福。

麥克特別渴望幸福,於是他到處尋找幸福。

他先從知識裏尋找,得到的是幻滅;他從旅行去尋找,得到的是疲勞;他從財富裏尋找,得到的是爭鬥和憂愁;他從寫作中尋找,得到的是勞累。

難道知識、旅行、寫作,與幸福快樂絕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於是,麥克去請教一位哲人。這位有著豐富學識的哲人告訴他,幸福與否與自己的心態有很大的關係。但麥克卻對哲人的話不大相信。

他繼續尋找幸福,不過,他改變了自己的心態。

在火車站裏,麥克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走下列車後,徑直來到一輛汽車旁,先吻了一下車內的妻子,又輕輕地吻了一下妻子懷中熟睡的嬰兒——生怕把他驚醒。然後,一家人就開車離開了。這時,麥克感慨到: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的成分。

有一個老人,在臨死前對兒子說:

“孩子,我快死了,我希望你過上好日子。”

兒子說:“父親,你告訴我,怎麼才能使生活幸福?”

父親答道:“你到社會上去吧,人們會告訴你找到幸福的辦法。”

父親死後,兒子就出發到外麵的世界去找幸福了。他走到河邊,看見一匹馬在岸上走,這匹馬又瘦又老。馬問:“青年人,你到哪裏去?”

“我去找幸福,你能告訴我怎麼找嗎?”

“小夥子,你聽我說,”馬回答道,“我年輕時隻知道飲水,吃草籽,我甚至認為隻要把頭轉到食槽裏,就會有人把吃的東西塞進我的嘴裏。除了吃以外,別的事我什麼也不管,所以,當時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幸福的。可是現在我老了,主人把我丟棄了。所以我告訴你,青年時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千萬不要像我過去那樣,不要享受別人給你準備好的現成東西,一切都要自己幹,要學會為別人的幸福而高興,不要怕麻煩,這樣,你就會永遠感到幸福。”

青年繼續走了下去了。他走了很多路,在路上碰到了一條蛇。蛇問:“小夥子,你到哪裏去?”

“我到世界上去尋找幸福。你說,我到哪裏去找呢?”

“你聽我說吧,我一輩子以自己有毒液而感到自豪。我以為自己比誰都強,因為大家都怕我。我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其實大家都恨我,都要殺死我。所以,我也要避開大家,怕大家。你的嘴裏也有毒液,所以,你要當心,不要用語言去傷別人,這樣你就一輩子沒有恐懼,不必躲躲閃閃,這就是你的幸福。”

青年又繼續朝前走。走啊,走啊,他看見一棵樹,樹上有一隻加裏鳥——它的淺藍色羽毛非常鮮豔、光亮。“小夥子,你到哪裏去?”加裏鳥問。

“我到世界上去尋找幸福,你知道什麼地方能找到幸福嗎?”

加裏鳥回答說:“小夥子,你聽好,我給你講。看來,你在路上走了很多日子了,你的臉上滿是灰塵,衣服也破了,你已變樣了,過路人要避開你了。看來,幸福同你是沒有緣分了,你記住我的話,要讓你身上的一切都顯得美,這時你周圍的一切也會變得美了,那時你的幸福就來了。”

青年回家去了,他現在明白:不必到別的地方去找幸福,幸福就在自己身邊。

放鬆心情就不會摔倒

緊張也要工作,放鬆也要工作,何不放下緊張的情緒輕鬆地去工作呢?也許在輕鬆中你會得到許多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從前,一隊人馬在一座大山裏修公路,有一個路工被派去山下買米。在離開前,工地的廚師交給他一個盆,並嚴肅地說:“你一定要小心,現在米很貴,你絕對不可以把米撒落在路上。”

路工答應後就下山到城裏,在廚師指定的店裏買了一盆米。在上山回工地的路上,他想到廚師的表情及嚴肅的告誡,心裏特別的緊張,擔心把米撒了。於是,他小心翼翼地端著裝滿米的盆子,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不敢有一點鬆懈,精力都集中在了那盆米上。還好,他順利地走完了山路,但當他快到廚房門口時,由於心還沒有放鬆下來,結果踩進了一個坑裏。雖然沒有摔跤,可是卻撒掉三分之一的米。路工非常懊惱,更加緊張,手都開始發抖。終於來到了廚房,盆中的米就隻剩一半多點了。

廚師拿到裝米的盆時,非常生氣,他指著路工嚷道:“你怎麼這麼笨,我不是說要小心嗎?結果還是浪費掉了那麼多的米。”

路工聽了感到很委屈,開始掉眼淚。另外一位老路工聽到了,就跑來問是怎麼一回事。了解事情的經過以後,他安撫了一番廚師的情緒後,私下裏對路工說:“我再讓你去買一次米。這次我要你在回來的途中,多觀察你周圍的景色,並且回來要告訴我你的感受。”

路工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所以想要推卸這個任務,強調自己做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拿米,又要看風景。

不過在老路工的堅持下,他勉強地上路了。在同來的途中,路工發現其實山路上的風景確實很美。向高處望去,可以看到雄偉的山峰,向下又可以看到農夫在梯田上耕種。就這樣,在一路風景的陪伴下,不知不覺就回到了山裏。當路工把米交給廚師時,盆裏的米裝得滿滿的,一點都沒有撒落在路上。

從容麵對發生的一切

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氣餒。要能看到挫折背後的陽光。轉念想一想,今天遇到的挫折可能是好運降臨的一個預兆,以一種自然的心情去對待,辦事也就得心應手了。

很久以前,有位喜歡打獵的國王。有一次,他帶領愛將去森林打獵,不料在追趕獵物時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摔斷了一根手指。國王疼痛難忍,立刻召來宮廷中的禦醫,為他診治。疼痛止住後,國王召見當朝丞相,向他征詢斷指代表的意思。丞相輕鬆自在地對國王說:“這對陛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啊!還請國王積極樂觀地看待這個問題。”

國王聽了丞相的話以後勃然大怒,他以為丞相對他不忠,以為他在幸災樂禍,於是喊來宮中侍衛將丞相關進了大牢。

不久,國王的斷指傷口愈合了,他再次興衝衝地帶領愛將四處去打獵。可誰能料到,剛剛進入叢林,就被早已經埋伏好的原始部落人給活捉了。按照原始部落的風俗習慣,必須將活捉的這隊人馬的首領進獻給他們最尊敬的神。

原始部落的人們興高采烈地準備著。正當祭奠儀式開始時,巫師發現國王是個斷指的人,按照他們的習俗國王是個不完整的人。根據原始部族的律例,如果將殘缺的祭品獻給天神,就要受到天神的懲罰。所以,原始部落的人連忙將國王趕下祭壇,驅逐他離開,而與他同行的幾位愛將卻成了原始人祭奠天神的祭品。

國王死裏逃生。正當他慶幸大難不死時,忽然想起了被他關進大牢的丞相,想起了他說的“斷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那句話。他立刻起身親自把丞相從大牢中放了出來。並當麵向他賠禮道歉。丞相並沒有因為國王的關押而胸懷怨恨之氣,他誠懇地、樂觀地接受了國王的道歉,並說:“這一切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國王不解地問道:“以前你說我斷指是好事,我的經曆告訴我,你的說法是正確的;而你被關進牢中受苦你也當是一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