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在同樣一個世界上,有的人過得幸福、快樂、富有,有的人卻一直生活在苦惱和貧困之中。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人與人之間原本沒多大區別,隻是由於各自心態的不同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結局。
兩個人在同一場車禍中受傷了。一個很沮喪,另一個卻整天笑嘻嘻的。
很沮喪的那個人不斷愁苦地問自己:“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呢?”
而另一個人卻說:“感謝老天,我還活著!”
麵臨同一件事,兩個人的想法和看法截然不同。
若幹年後,第一個人變得窮困潦倒,生活中也毫無樂趣可言;而第二個則樂善好施,生活中充滿了快樂。
是什麼導致了兩個人日後人生的強烈反差呢?是心態。很明顯,第一個人的心態是消極的,第二個人的心態是積極的。
其實心態是一把雙刃劍,積極的心態成就人生,消極的心態則毀滅人生。
曾經,有兩個鄉下年輕人外出打工。一個想去上海,一個要去北京。在候車廳等車時,聽到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了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想去上海的人聽說北京人好,一想掙不到錢也餓不死,慶幸車沒到,不然一到上海真掉進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機會。
於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並換了一張車票。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竟然沒有餓著。銀行大廳裏的太空水可以白喝,大商場裏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他整天偷著樂。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麼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也可以賺錢。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
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六次,淨賺了五十元錢。一年後,憑著“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個小小的門麵。
後來,他在長年的走街串巷時,發現一些商店樓麵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隻負責洗樓而不洗招牌。他立即辦起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慢慢地他的員工發展到幾百人,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數年後,他坐火車到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隻空啤酒瓶。就在遞酒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數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車票。
由此可見,心態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
讀者朋友,我們可千萬不要因為心態問題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失敗者。讓我們從現在起,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持積極的心態,讓整個身心都充滿勇氣和智能,把挫折與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請打開本書,開始我們的好心態之旅,它會給我們帶來一份鼓勵,帶來一份慰藉,帶來一份豁然,帶來一份快樂……
一、心靈安慰:世上沒有絕對的幸福
心態決定命運
有一家紡織廠,經濟效益不好,工廠決定讓一批人下崗。在這一批下崗人員裏有兩位女性,她們都四十歲左右,一位是大學畢業生,工廠的工程師,另一位則是普通女工。毫無疑問,就智商而論,這位工程師的智商超過了那位普通工人,但後來工程師的命運卻不如普通女工。
女工程師下崗了!這成了全廠的一個熱門話題,人們紛紛議論著、嘀咕著。女工程師對人生的這一變化深懷怨恨。她憤怒過、她罵過、她也吵過,但都無濟於事。因為下崗人員的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別的工程師也開始下崗了。然而,盡管如此,她的心裏卻仍不平衡,她始終覺得下崗是一件丟人的事。她的心態漸漸地由憤怒轉化成了抱怨,又由抱怨轉化成了內疚。她整天都悶悶不樂地待在家裏,不願出門見人,更沒想到要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孤獨而憂鬱的心態控製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智商。她本來就血壓高,身體弱,她憂鬱的心態又總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下崗這件事上。她內心一直都在拒絕這一變化,但這一變化又實實在在地擺在了麵前,她無法解脫。沒過多久,她就帶著憂鬱的心態和不低的智商孤寂地離開了人世。
普通女工的心態卻大不一樣,她很快就從下崗的陰影裏解脫了出來。她想別人既然沒有工作能生活下去,自己也肯定能生活下去。她還萌生了一個信念——一定要比以前活得更好!從此以後。她的內心沒有了抱怨和焦慮,她平心靜氣地接受了現實。說來也怪,平心靜氣的心態讓她變得聰明起來,她發現了自己以前從來沒有認真注意過的長處,這就是她對烹調非常內行。友的支持下,她開起了一家小小的火鍋店。由於她發揮了營的火鍋店生意十分紅火,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她就還清了借款。現在她的火鍋店的規模已擴大了幾倍,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餐館,她自己也確實過上了比在工廠上班時更好的生活。
一個是智商高的工程師,一個是智商一般的普通女工,她們都曾麵臨著同樣一個困境——下崗。但為什麼她們的命運卻迥然不同呢?原因就在於她們各自的心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