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習慣的力量無比巨大,它經年累月影響人的生活態度,思維方法和行為模式,左右一生成敗。一個人理解習慣對自己的重大意義,並駕馭習慣,就能改變生活方式,主宰自己人生命運。
如果說個人的習慣隻是把一個人變成了機械,使他的生活仿佛由習慣所驅動。那麼社會的習慣勢力,卻具有一種無比可怕的專製力量。古代的斯巴達青年,在習慣風俗的壓力下,每年都要跪在神壇上承受笞刑,以鍛煉吃苦的耐力。我記得在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初期,曾有一個被判死罪的愛爾蘭人,請求絞死他時用荊條而不用繩索——因為這是他們本族的習慣。在俄國據說有一種贖罪的習慣,要人在涼水裏成夜浸泡,直到被冰凍卜為止。
由此可見,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我們知道,幼年學習過的語言,常常是終生不忘的。這也是一種習慣,而在中年以後再學一種新語言,就常常很困難了。在體育運動上也是如此。當然也有一些人,他們終生的性格仿佛是可以不斷塑造的,因此可以在不斷的學習中進步,但這種人畢竟太少了。
拿破侖·希爾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人。”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在我們眾多的習慣當中,能夠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習慣,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係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而那些壞習慣,就像一堵玻璃牆,把成功與我們隔離開來,讓我們隻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卻總是無法到達。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壞習慣含恨終生,又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壞習慣找不到人生的幸福。更有甚者,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葬送了最彌足珍貴的生命。三國時期的周瑜,縱有英雄氣概,終究逃不過氣量狹小惡習的懲罰,三氣不過,一命歸西。
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那麼,唯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生活手段的便是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改變我們的不良習慣。改變不良習慣,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用毅力、恒心和不斷地自我提醒才能得以達成。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些能力,隻要你肯用心!
本書有別於同類書籍的最大特色在於,為那些渴望成功的讀者提供具體而實用的習慣養成方法與實用技巧,並用可讀性很強的案例和小故事來說明問題,指導你怎樣培養好習慣,摒棄壞習慣,能使讀者對習慣的認識從自發上升到自覺,獲得一條重塑自己、改變人生命運的途徑。從而改變你的一生。
好習慣塑造好人生
有的人一生順利,有的人命運多舛;有的人事業輝煌,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屢敗屢戰,最終成功;有的人竭力奮爭,結果一事無成。人生的後麵似乎有一隻神奇的手在指揮著每一個人。其實這隻無形的手不是別的,正是人的習慣。
1998年5月,華盛頓大學有幸請來世界巨富沃淪·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演講。當學生們問到:“你們怎麼變得比上帝還富有”這一問題時,巴菲特說:“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原因不在智商。為什麼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己發揮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於習慣。”比爾·蓋茨對此也深表同感,他說:“我認為沃淪關於習慣的話完全正確。”
兩位殊途同歸的好朋友道出了自己成功的訣竅:習慣決定成功。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盧致新也說:“習慣兩個字一直在起作用:一個人習慣於懶惰,他就會無所事事地到處溜達;一個人習慣於勤奮,他就會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成功的人們似乎永遠在成功,失敗的人們似乎永遠在失敗。
曆史上,眾多成功者的成功都離不開他們自身所具備的好習慣。
美國建國期間的偉人富蘭克林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要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看看自己哪些方麵存在著不足。他曾為自己總結出13個很嚴重的錯誤:如浪費時間、為小事煩惱、和別人爭論衝突等。在富蘭克林看來,除非他能夠減少這一類的錯誤,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成就。此後,他便一個禮拜選出一項缺點來進行“搏鬥”,然後把每一天的“搏鬥”結果作成記錄。到了下個禮拜,他會另外再挑出一項缺點,去做另一場“搏鬥”。正是這一檢視自我並努力改正缺點的習慣,使富蘭克林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敬愛也最具影響力的人。
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命運,都希望在生活和事業中取得成功。你無需靠學曆,無需靠親朋,隻需具備和養成了成功的好習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走上成功的坦途。
40年前,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這個榮譽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他能在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是一個良好的習慣成全了他。在確定人選時,20個候選人實力相當,躍躍欲試。在演習之前,主設計師發現,在他們之中,隻有加加林一個人是脫了鞋進入機艙的,其實脫鞋進人機艙隻是他心細的個人習慣,他怕弄髒機艙。主設計師看到有人對他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飛船這麼備加愛護,當時非常感動,於是,他當即決定讓加加林執行試飛。
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複後就能進人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等等,都是行為不斷重複成為習慣性動作的結果。有些人過於在意那些優秀的強者表現出來的天賦、智商、魅力和工作熱情,而實際上,我們把那些表現歸納分析,就會發現實際上存在一個簡單的要點,那就是習慣。在我們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向成功,最重要在於丟掉壞習慣,培養和憑借好習慣的力量去搏擊風浪。
成功之路要靠自己開創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不僅用在藝術上,在創業上也是如此,走別人走過的路是不容易成功的。你可以向別人學習,但你必須走自己的路。你需要有個性,這樣你才能開創自己獨特的事業。
“創業投資”、“風險投資”,這是1998一1999年在中國大地尤其是在北京最為火爆的字眼兒。在中國大地上到處彌漫著這樣一些信息:“創業的春天已經到來了!”
首先是由海外興起的一批留學海外學子紛紛回國創業,給中國商場帶來一道亮麗的風景。“搜狐”這個名字幾年前還無人知曉,現在卻是成千上方人關注的目標。
搜狐總裁張朝陽博士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放棄了搞科學研究拿諾貝爾獎的初衷,毅然回國,在短短兩年之內,將“搜狐”辦成了廣為人知的著名網站。緊跟著張朝陽的是一批批學成歸來的博士、碩士,他們除了聰慧的大腦、令人羨慕的學曆外,可以說得上一無所有,沒有資金,沒有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但他們有著敏銳的眼光,有著火一般創業的熱情,有著勇往直前,不懼失敗的執著,也有著從頭開始、從小處做起的耐心與決心。他們從海外學來了一套比較成熟的運作機製,並使它在中國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麵臨中國特殊國情帶來的特殊問題時,他們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做事方式,給眾多商界人士帶來了全新的啟迪。
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沒有個性的創業者,就很難創造出有前景的事業。因而創業者首先要審視自己,看看自己的特性,優勢究竟在哪裏。
個性其實並不神秘,個性是指人的個體的性質。人的個性對於創業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個性包括了人的智力、性格、情緒、意誌等一些重要特征。人的個性是智商、情商、毅力的綜合體。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個性鮮明,有的人缺乏個性:有的人有膽識有魄力,有的人縮手縮腳,沒有膽量,這實際上是人的個性的不同表現。縱觀創業史上創造奇跡偉業之人,無一不具有鮮明個性。其中最為重要的有獨立性、競爭性、求異性和堅韌性等四個方麵。下麵我們就獨立性和競爭性作一簡要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