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魔王出世(1 / 2)

應仁元年(1467年),室町幕府在嘉吉之亂後的第二十六年,終於支撐不住了,以山名持豐為首的東軍與以細川勝元為首的西軍展開了十年的惡鬥,史稱應仁文明之亂。1476年,在調停之後,兩軍簽訂了合約。

雖然兩軍簽訂了合約,但是兩支軍隊已經將戰端開啟,室町幕府始終沒有鐮倉幕府的那種聚合力,因為它隻是一個鬆散的邦聯,並不是一個具有絕對統治力的部落領袖成立的,所以兩支軍隊的出現與否並不影響戰亂的發生。

1408年,50歲的足利義滿病逝,在他去世之前的十四年,也就是1394年,足利義滿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足利義持,足利義持在位三十年,與1423年結束了征夷大將軍的職位,並將職位交給了足利義量,而足利義量著實短命,在1425年就病死了。

足利義量死後的三年,幕府沒有設立將軍一職,直到足利義持死去,才有足利義持的弟弟足利義教即位為將軍,義教死於嘉吉之亂,幕府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倒退。其實這個幕府也很令人同情,首先是南北朝分立,接著是統一之後的鬆散聯盟,最後又正逢戰國時代,可以說是命運多舛的幕府時代。

1476年,當幕府各種力量達成妥協之後,日本換得了短暫的和平。但是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其中出現了日本的“戰國八雄”:齋藤道三、北條早雲、鬆永久秀、毛利元就、北條氏康、伊達政宗、島津義久、長宗我部元親。

等到八雄逐漸的老去,新的力量又開始出現,這種力量便是日本爭霸的力量,這一時期大概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時期。當然春秋時期有五個霸王,但是戰國時代卻隻有三個敢於稱霸的人——今川義元、上杉謙信、武田信玄。

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看到了戰機,感到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兩個人爆發了五次川中島合戰,兩敗俱傷之下,他們看到了和平的好處,所以兩人簽訂條約不再戰鬥。而他們是不戰鬥了,遠方的尾張國卻出生了一個未來的魔王。

尾張國的當主,便是織田信秀,這個人很有武士頭腦,在十六世紀初,打下了尾張這麼一個地方,並在此發展壯大,可是他這個人有一點保守,因為他隻願意做一國之主並不想爭霸和掠奪。

1534年,在尾張國裏麵,身為當主的織田信秀焦急的在門外等待,當織田信秀聽到一陣啼哭聲的時候,他的心慢慢的放了下來,這是他的長子,也是他未來事業的繼承人,但他始終沒有決定要把位置傳給他,因為他知道要是將位置過早的傳給了他,可能這個家族要陷入風雨飄搖時代。

織田信秀在那些產婆都離開之後,迫不及待的進入了產房,他看著那還未睜開眼的孩子,感到特別的滿足,畢竟是自己的長子,也是自己的家族的興盛者,可是他的部下卻有人說出了不同的話:“主公,少主的麵目不善,所以不要將位置傳給他,因為這樣做家族會陷入風雨飄搖之中,所以臣請求等到主公的次子出生再指定繼承人。信包大人是主公的庶長子,故不得染指主公的位置,望主公三思。”

“林先生,你說的這件事情我也有好好的考慮過。但是一個國家要想真正的獲得永生,並不能盤踞在一個地方做地頭蛇,我相信我的判斷是沒有錯誤的,雖然少主的麵目不善,並且哭聲異於常人,但是我並不反感這個孩子,因為他有可能是拯救這個時代的最佳人選。”織田信秀無比的相信這個兒子的能力,果然不出所料,這個孩子成就了一番偉業。

當信長長到了兩歲的時候,織田信秀有了第二個兒子,也就是織田信行,這個兒子的才智不輸於信長,織田信秀看著這個比較符合他的作為的兒子,心裏是非常的高興,也有了易儲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