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年少的心(1 / 2)

藥廬山,又叫藥王山,位於豫州境內譙縣的一個小村莊裏,因為山中多藥材,所以當地的百姓叫他藥王山。華佗是村裏唯一的大夫,為了方便采擇草藥,他在半山腰上修建了一個藥廬,再加上華佗平時行醫施善,所以大家就以這藥廬來命名這座山,久而久之大家就叫它藥廬山了。

所謂的藥廬,隻是三座簡單的木屋,呈冖字形坐落在半山腰上,前邊用竹籬笆圍起來。藥廬的空地上擺放著許許多多的青竹篩子,裏麵裝的是各種各樣的草藥。每天清晨,華佗便會上山采集藥材,回來後將新鮮的還帶著露水的草藥攤開放在篩子上晾曬。吃過早飯後,華佗就會整理藥箱到周邊的幾個村落幫人看病。

藥廬山的清晨顯得很幽靜,偶爾傳來幾聲鳥鳴,伴隨著晨風襲來,讓人感受到一股置身世外的清爽。伴隨著第一縷陽光,藥廬裏的炊煙嫋嫋升起。

小女孩將剛熬好的湯藥放在托盤上,端著一個比她臉還要大的托盤,一步一個趔趄的走向張獵的房間。她手中的風鈴時不時發出“鈴鈴鈴”的響聲,在這空山鳥語中宛如一首動聽的歌謠。

“張獵哥哥,吃藥啦”她的聲音也如同這風鈴般清脆,沁人心脾。

小女孩叫小雪,是華佗的女兒。她在台階前放下托盤,小手輕輕拍了兩下門。

張獵應了一聲“快進來吧,小雪妹妹”。

自從徐州回來後,張獵時常會頭痛,夜裏總是夢見父母被殺的那一幕,盡管在華佗的藥物調理下有所緩解,但是走不過心理那道坎,任何外在的藥物治療都沒辦法根治。早上華佗出去采藥,小雪就負責為張獵送藥。

看著小雪的笑容,張獵感覺頭痛似乎減輕了幾分,端起小雪遞過來的藥碗,大口喝起來。

喝完藥,張獵伸出右手,小雪像往常一樣拿出一顆冰糖放在他手裏,因為小雪覺得藥很苦,所以每次都會為張獵準備一塊冰糖。張獵不那麼覺得,每當張獵接過藥碗的時候心裏都是暖暖的,即便喝下苦藥,心裏也是熱乎乎的,華佗一家人就像張獵的家人一樣。

“走,我們一起去晨練!”張獵一放下碗,小雪就拉著他往外跑。

晨練是華佗給他們兩個小孩子的必修課,每天早上起來都必須練練五禽戲,一是讓孩子們強身健體,二更是讓孩子們感受自然、動物的世界,讓心境更空明。五禽戲來源於對動物的模仿,對於從小就跟著父親打獵的張獵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華佗第一次教他五禽戲的時候,張獵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哪些動物,而且一學就會。張獵願意和動物們打交道,所以也願意每天早上練習五禽戲,況且張獵感受到練習五禽戲讓他的病情有所好轉。張獵心無旁騖,自顧自的練起來。小雪沒那麼好的耐性,總是在練習中偷懶,她更多的是喜歡在旁邊看著張獵練,偶爾插上幾句話,她覺得有人陪她一起玩一起說話就是一種幸福。

······

······

夜,如同巨大的黑幕籠罩大地;星,仿佛璀璨的明燈閃耀天際。朦朧的月影,伴隨徐徐微風,蟋蟀發出交配時“吱吱吱”的響聲。在藥廬的前麵的開闊空地上,有一塊巨大的磐石,遠遠望去,依稀能看到隱藏在朦朧黑夜中起伏的山勢。磐石上,張獵和小雪背靠背抱膝而坐,同齡人之間總有說不完的話。風輕撫著小草,也讓風鈴發出“鈴鈴鈴”的響聲。

“你的風鈴真好聽!是師傅送給你的嗎?”華佗救了張獵,教他醫術、拳法,盡管沒有正式行過拜師禮,張獵還是時刻尊稱華佗為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