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寫在後麵(1 / 2)

我是個有點“不務正業”的人。記得以前有一篇課文叫做《捕蛇者說》的,老師讓把“蔣氏大戚”之後的那段背過,我卻最終也沒能做到。倒是對前麵那段“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不能忘懷。

邨童的“邨”字也是從課本上學來的,請原諒,我無法記得那篇課文的名字,內容更是一個字也記不得了。隻記得寫文章的那位前輩叫做“馬南邨”,好像還是個筆名,課文的下麵有一行小字,說是“邨”就是村的異體字,一下子就記住了。用邨童做名字,有兩個意思:一是不忘出身,二是和童年道個別。

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傳說,它們就像一個個美麗的貝殼散落在曆史的沙灘上。邨童從中拾取一些,用自己的線把它們串起來,供大家玩賞。請原諒我對某些貝殼的破壞,因為我要把它們串起來。

有人說勾踐滅吳時範蠡已經快七十歲了,而這時的西施不過三十上下,如此巨大的年齡差距談戀愛是不大可能的,他們的愛情故事不過是後人的美好想象。那好吧,我就再講一個故事。

在公元前563年,發生過一件大事——十三路諸侯伐逼陽。逼陽是一個小國,但是這個小國有一個特點,他們的城牆異常的堅固,就像用鋼鐵鑄就的一般。他們的城門也不是普通的城門,而是一道千鈞閘,隻要逼陽人落下這道千鈞閘,敵人休想從外麵攻破。因為有這樣的資本,所以逼陽國敢於公然和大國對抗;也因為這個原因,在之前的十三路諸侯大會上很多人反對這次行動。但最終還是晉國大將荀偃力排眾議,促成了這一行動。

當十三路諸侯聯軍浩浩蕩蕩開到逼陽城下的時候,逼陽城居然城門大開!這也許是最早的空城計了。十三路諸侯驚疑不定,魯國軍隊作為前鋒率先衝入逼陽城,就在魯國軍隊剛進入一半的時候,耳聽得城門上嘎嘎直響。眼見千鈞閘就要從天而降,隻要這千鈞閘一降下來,進入城中的魯國將士必然不幸。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員大將衝到千鈞閘下,雙手托住千鈞閘,大叫一聲:“撤!”已經入城的魯國將士才如夢方醒,迅速的撤了出來。

在逼陽城力舉千鈞閘的那位英雄叫做叔梁紇。其實他的祖先是殷商後裔,宋國貴族。子姓,孔氏,名紇,字叔梁,史稱叔梁紇。這種蹩腳的稱呼方式不知道是誰發明的,但是這種字前名後的稱呼方式在史書上相當的常見。叔梁紇不愧是魯國第一勇士,就是這位大英雄,卻沒有一個滿意的後代繼承人。叔梁紇隻有一個兒子,就是這一個兒子卻是先天殘疾。一想起後繼無人,叔梁紇總是愁眉不展。在這個時候,魯國有名的大美人顏徵在通過某種途徑表達了對這位英雄的仰慕,一個美女愛英雄的故事就這樣上演了。叔梁紇為了這段感情而放棄官職,帶著顏徵在在尼丘山隱居了起來。後來顏徵在為他生下一個男嬰,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為丘,字仲尼,以此來紀念他們的愛情。這個男孩後來身高九尺六寸,換算成現在的單位兩米二左右,是魯國有名的巨人,也就是萬世景仰的孔夫子。孔子降生時,父親叔梁紇已經七十開外,而母親顏徵在年僅十八歲,顏徵在生下孔子的那個山洞被後人稱為夫子洞。據傳孔子收服桀驁不馴的子路時用的就是他父親的成名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