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君父(1)(1 / 2)

庸國建國已有200餘年,地處中原,疆域遼闊,人口45萬戶,170餘萬人,國內55歲以上人口登記在冊的有16萬餘人為諸國中最多的,為四戰之地,東接吳國,南鄰越國,西交鮒國,北靠燕國。看似國富力強,實則內有外患已相當嚴重,當世的環境,55歲的老人基本就喪失了勞動能力了並且更容易受疾病的侵襲,因而庸國的壯勞力的生活壓力是諸國中最大的,曆代的庸王都為老人人口過多的問題焦慮不已,但卻沒什麼行至有效的辦法來解決。

故而曆代庸王皆奉行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或政治聯姻,或互換質子,或歲供,倒也在這亂世之中苟延殘喘下來。當今大勢,曆經百餘年的戰火傾軋,大浪淘沙後,有五個國家屹立在這美麗的華夏大地上,各國因種種原因相互合作、提防、牽製,竟形成如今詭異的短暫的和平的局麵。誰都不會相信會這樣一直平靜下去,戰火在哪一天複燃誰也說不定,明天,明年,亦或十年後,不得而知。

西鮒一統西境,人口60萬戶,200餘萬人口,可謂疆域遼闊,兵強馬壯,國富力強。恰逢雄主當政,國內一片政通人和,覬覦一統中原成就千古一帝的野心也逐漸不加掩飾的暴露出來。吳國地處華夏陸地極東,疆域貫穿南北,與北燕,中庸,南越均接壤,人口40萬戶,150萬餘人,曆代吳王都有貪財好色的惡習,仿若家族遺傳病般,外交政策朝令夕改,背信棄義是常有的事,但曆代吳王都願意在軍備物資上投入,其國的冶金鍛鐵技術是當世最先進的,加之民風彪悍,各國也就能忍則忍,不與之爭鋒。這更助長了吳王的氣焰,如今的吳王已經妄自尊大到了愚蠢的地步,更有傳聞,其意圖在東山封禪,自立為帝。燕國地處三戰之地,與鮒、庸、吳均接壤,疆域不大且多山河,人口25萬戶,90餘萬人,外交政策采取聯庸抗鮒,戒備吳國的策略,兵力集中分布在東境和西境,對南境的庸國沒多少戒備,因為庸國200餘年來從不曾主動出兵征伐過。越國南靠華夏大地上最大的山脈群,橫切山脈,疆域狹長,橫貫東西,人口35戶,130餘萬人,東境與吳國交接的地方為渝山地區,這個地區是灰色地區,200餘年間吳越兩國為了爭奪這個地方的所有權,發動了大大小小戰爭不計其數,所屬權兩相交互。誰都沒討得了什麼好處,反而損失了不少,20餘年前,兩國協商,各自退出渝山境內的兵力,將此地歸為無主之地。

煙花三月,楊柳依依,大好的時光,當代吳王不願意屈身在宮中,遂決定南下遊江南看美景獵美女,巡遊至渝山地區見一浣紗的女子,驚為天人,遂將其擄回後宮,日夜求歡,半月不理朝政,卻不曾想那女子竟是越王的長女淑嫻長公主,淑嫻長公主為了逃避越鮒兩國的聯姻,在親隨的死命護衛下逃至距國都樊慶最遠的東南渝山地區,期望在這裏過上平凡人家的生活。卻不曾想還是擺脫不了帝王之家命運的牽絆,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那個無情的地方。吳王60大壽時,宴請各國,越國正使為越王第三子公孫止,聰慧無雙,極具才名,曾在華夏學術之巔鹿麓書院舉辦的論道大賽上力敗各國才俊,斬獲桂冠,為越王所寵愛。當公孫止與吳王見禮後,抬頭驀然看見吳王右側端坐的淑嫻長公主,一時有些錯愕,但他很快平複下來,縱使有諸多疑問,公孫止再也沒有在臉上表露出來。他卻是知道,父王曾在姐姐失蹤的七天後將姐姐宮中的仆役全部抓起來,嚴刑拷打,得知姐姐去了渝山地區後將這些仆役盡數處死,親派廠衛前去迎回,然後廠衛在渝山地區搜尋十天仍未找到人,隻帶回在易水河畔發現姐姐遺落的發簪。

父王雖然一度將姐姐作為政治犧牲品,但人君之後就是人父,那個給自己初為人父美妙感覺的丫頭突然找不到了,很可能出現了意外,心裏十分愧疚,於是越王發動所有暗部的勢力去再次探查,這次廠衛在易水河畔的下遊發現淑嫻長公主貼身丫鬟小翠的屍體,他猶記得,當廠衛將這個消息告訴父王時,父王那剛毅的身軀竟然微微顫動,那雙犀利的眼睛裏隱隱有淚光閃現,雖未見淑嫻長公主的屍體,但越王卻是知道淑嫻長公主自小到大走到哪裏都帶著小翠的......。

“止兒,是父王對外太軟弱,對內對自己的親人太過逼迫了嗎,淑嫻這丫頭是讓我逼死了麼,可我是這一國之王啊......”父王這句話公孫止現在想起來都倍覺辛酸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