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乾山半腰上的一幢別墅的院子裏,花繁葉茂.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正在晨練.隻見他太極拳式綿綿不斷,一招一式收放自如,太極拳仿佛是行雲流水,一招一式帶著空靈之感,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尤其是他身體微微下蹲,左右手連連劃圓,每一次都劃出一個圓滿的太極圓,粘勁兒十足,力量內斂,表麵上簡單,卻有無窮奧妙.這少年名叫楊翔,今年十五歲,從少就跟著爺爺打太極拳.到如今已有十幾年了.楊家的先祖是一代太極宗師楊露蟬,是以楊家的人多少都會些太極.可自從楊露蟬之後就沒有出太極大家.不知道是楊家的後人沒有天賦,還是拳術精義沒有傳下來,但畢竟先人創造的,傳承老祖宗的東西是國人的傳統.況且對於強人健體還是大有好處的.爺爺七十多歲了仍然是身康體健,步履輕快,平日裏行走,就算是年輕人也不見的強過他.
楊翔隻覺這今比平日裏多一份空靈之感,就仿佛自已要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體內是乎有一絲絲氣流隨著自已的動作流轉;那種感覺真是說不出來的舒暢.
楊愛國站在一旁看著孫子那行雲流水般的動作,點頭微笑,自語道:“這孩子很有悟性,象他這種境界自已可是到了四十出頭才有.”
當楊翔收功時,楊愛國道:“翔翔,不錯,不錯,沒有想到你這麼快就到這種境界了,要知道爺爺我可是練到了四十歲才有你這樣的境界.感覺怎麼樣,說說.”
“爺爺,我覺得今天比往日更加流暢,仿佛我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有一種空靈的感覺.”
“法道自然,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隻是平日裏人們忙於生計,那有時間,或者是靜下心來感悟這些,這們總是得到了些,又失去些多.比如說為了追求更多的物質,把山給砍禿了,把水搞黑了,到處都是白色拉圾,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可生存環境卻變差了,各種各樣的疾病隨之而來,癌症,三高,腦出血等,這些病在以前是很少見的,可如今的人又有幾個不是這病就是那病的.不知到是得到了還是失去了.唉.人老了就是話多,來來來,與爺爺推幾手,看看你的進展有多大?”爺爺感慨地道
爺孫二人來來往往推了幾十下,爺爺楊愛國道:”好!好!好!看來你已深得太極三味,竟練出了出內勁,照這樣下去說不定我楊家又會出一位太極大師.”
楊愛國高興極了,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把家傳的絕學發揚光大,可自已練了幾十年,拳術已是爐火純青了,可就是不曾練出內勁,他都快要失望了認為這輩子都練不出內勁了.不想老了老了竟練出來了.這才明白自已太著相了,忘了太極的本意就是法道自然.正因為自已看來無望了,不再強求,而是順其自然,沒想到還就練出了內力.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正因為他練出了內力,所以在與楊翔推手的過程中感到了他手上的內勁.
“爺爺您說剛才那就是內勁,難道說這世界上真得有內功不成?”楊翔驚喜地問.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世上在確是有內功的,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練成的,一要天賦,二要機緣,三要法門.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拳種中一個重要的拳係,雖然由於練習者的領悟不同,形成了風格不同的各種流派,但都遵從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陰陽、虛實等理論及中醫經絡、元氣論等學說及王宗嶽《太極拳論》的理論,成為一種內外兼修的拳術,在防身技擊、養生健身、袪病防衰、修身奍性等方麵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和熱愛。
如太極拳分傳統太極和現代太極兩種。現代太極是把太極拳當成養生健身、袪病防衰,體育鍛煉的一種方法,那些公園裏的老頭老太練的就是。太極內功不易被人們理解,而且,一旦心懷不軌的人掌握了就會做壞事,基於此,大麵積普及太極拳時,許多太極拳老師都會自覺不自覺地保留一些不傳之秘。例如當年,楊式太極拳呈前啟下的代表人物是楊澄甫,他在廣泛傳授太極拳之前,其父楊健侯就告戒他隻能傳架子不能傳內功心法。於是,他定型的楊式太極拳就成為現在為人們廣為熟知的太極拳——並最終成為國家體委編創24式簡化太極拳的藍本。
有人認為楊澄甫定型的楊式太極拳架子就是楊式太極拳的全部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也不了解當年楊露蟬三下陳家溝學拳的艱辛曆程—-辛辛苦苦學來的“太極拳門裏的”的內功哪能輕易向外傳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