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後五個兒子吵得臉紅脖子粗,最後達成協議:老父親一家一天輪流過,但必須壺隨人走。哪個都不能把壺沒了或打壞,否則要賠償另外幾個兄弟每人至少一萬!你別信耿仁說的隻值個萬兒八千。村上二歪子說,他那城裏侄子,弄了一張猴子郵票,那丁點大的紙片還要兩千!這麼大個的尿壺,既然是古董,少說也要值個三萬五萬的!
丁老漢被兒子們接回家過年了。可是,兒子們對尿壺的關心遠遠超過對老子的關心。這不,在老大家,老大生怕老漢不小心把尿壺打了,硬是不給老漢用,可憐的老漢夜裏隻好掙紮著起來方便。第二天,老二來接老漢去他家,別說背了,攙都不攙,隻顧喜滋滋地把寶貝尿壺抱在懷裏往家竄,把個老漢丟在雪地裏,移一步喘一步,淚水直往心裏流:這哪是在接我去過年啊!在這些畜牲眼裏,老父親連一隻尿壺都不如啊……
丁老漢本來就身體有病,這麼一氣,便倒下了,年還沒過完,就死了。
丁老漢死了還沒下葬,五個兒子便忙著要瓜分這尿壺。可這尿壺又不能砸碎分,隻有先把它變賣成錢。賣給耿仁是不可能的,那價錢不是明擺著吃虧嘛!於是五兄弟一合計,幹脆我們自己到城裏去賣,城裏識貨的人多呢。
一開始,人家還真以為是古董,一層層打開紅綢子,一看是尿壺,臊氣衝天,忙掩著口鼻跑了。後來,還真有個老太太看中了,要買,伸出五個手指。五萬?五兄弟頓時眉開眼笑:“老人家,您真的好眼力!剛才有人出五萬,我們沒賣呢!看您老人家慈眉善目的,好,五萬就五萬,成交!”這下把老太太嚇了一跳:“什麼五萬,我說的是五塊!簡直是笑話,這‘文化大革命’時鄉下土窯燒的,還明朝古董呢!不信?這底下還有‘鬥私批修’幾個字。要不是我老頭子腿腳不方便,這破玩意送給我都不要!”
幾個兒子忙把尿壺底朝上仔細一瞧,那模模糊糊、歪歪扭扭的幾個字還真是“鬥私批修”,頓時一個個都氣壞了:媽的,我們讓耿仁這小子耍了!
其實,耿仁是好心,編造丁老漢的尿壺是個值錢的古董,是為了讓丁老漢在他家過年能心安理得。誰承想丁老漢的五個兒子信以為真。耿仁幹脆就來個將錯就錯,實指望丁老漢有了這“寶貝”尿壺,能和兒孫們過個團圓幸福年。哪想到這兒子們隻心疼尿壺,置老父親不顧,竟活活把老父親給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