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招攬湯若望
午時六刻(午12點30分)訓練完禁衛的朱思明,在自己的書堂中簡單的用過了午膳後,吩咐讓隨身伺候著他的曹化淳,出去並關上門在門口守著,除了王承恩外,其他人一概擋駕。而後他從懷中掏出手機,又一次查看起周起元、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等人的資料。
看著這些人的資料,朱思明不禁有些糾結,他在心中不住的想,這些人我到底是救,還是不救呢!如果救那肯定會與魏忠賢發生劇烈的衝突,而自己目前卻沒有和魏忠賢作對的實力,難說到時候人沒有救出來,反倒把自己給弄進去了,可是如果不救,這些人卻必死無疑!難道自己就真的忍心,在一旁看著這些人死?自己到底該如何去做?朱思明撓頭不已。
“王爺,王爺,王公公已經把王爺要找的人給請來了!”朱思明正費盡心思考慮的時候,書堂外傳來了曹化淳通報的聲音。
朱思明一聽,急忙收起手機,快步來到書堂門口,打開門向外望去,他看到王承恩正帶著一個,金發碧眼身材高大的外國人,恭敬的站在書堂門口。朱思明細細打量起這個人來,隻見這人30來歲,有著很明顯的日耳曼人特征,其眼瞼略微下垂,眼窩內陷,臉頻垂直,鼻梁高挺,留了一大把絡腮胡,他身穿大明儒服,頭戴四方平定巾,一副標準的大明儒生打扮。
王承恩見到朱思明親自來到門口後,急忙向那人介紹道“這位就是我大明王朝,現任天啟皇帝的親弟弟信王殿下”
那人在朱思明打量他的時候,也好奇的回望著朱思明,這時他聽到王承恩的介紹後,急忙雙膝跪地對朱思明行禮,並用流利的漢語開口說道“番外之民湯若望,見過信王殿下”
王承恩向來人介紹完了朱思明後,接著對朱思明說道“啟稟王爺,這人就是王爺要找的,泰西傳教士湯若望了”
朱思明聽完王承恩的介紹後,快步來到湯若望的麵前,用雙手扶起他說道“湯先生不必客氣,快快請起,我們到房中敘話吧!”於是朱思明吩咐王承恩與曹化淳,讓他們守在門口,自己則帶著湯若望進入了書堂。
來到書堂之中,朱思明讓湯若望坐下,並親自為其倒了一杯茶,而後坐回到自己的書案後的座椅上,笑著開口說道“如果孤王沒記錯的話,湯先生自1618年,從歐洲的裏斯本東渡來到澳門,至今已經八年有餘了吧!怎麼樣?在我大明生活的還習慣吧?”
聽完朱思明的話,湯若望不由得驚奇不已,不過他並未發問,而是恭敬的回答朱思明道“回稟信王殿下,如果算上路途上所花費的時間,一年零兩個月的話,的確是八年有餘了,多謝殿下掛懷,草民在生活上一切還好,並沒有不適應之處。”
朱思明笑著點點頭道“如此甚好”而後略做沉吟接著開口說道“湯先生,孤王今日找你來,是想請你留在孤王的府中,出任從九品的王府教授一職,不知你是否願意?”
湯若望想了想而後婉拒道“多謝信王殿下的厚愛,草民才疏學淺,且平時俗事繁多教務繁重,恐怕不能勝任王府教授一職,還請信王殿下另選高明為好,以免耽誤了殿下之事。”
朱思明聽完哈哈一笑道“湯先生,孤王知道你們傳教士不辭辛苦,千裏迢迢的來到我大明,是為了傳播基督教的福音,對此孤王表示十分的欽佩,孤王想湯先生之所以不想出任王府教授一職,恐怕是因為怕耽誤了自己傳教的事情吧!”
“殿下見笑了,的確有這方麵的原因,不過主要的還是草民才疏……”
朱思明沒有等湯若望說完話,微笑著打斷道“湯先生是想說自己才疏學淺吧!孤王明白的,不過就孤王所知的情況來看,湯先生在聖·安德烈奧修道院做見習修士之時,曾加入了大科學家伽利略的靈采研究院吧!而且在湯先生來我大明之前,湯先生才剛剛完成了在羅馬學院裏為期四年的學習吧!”
湯若望聽到朱思明如數家珍一般,把他的經曆一一道來後,不免驚異莫名,急切的開口詢問道“信王殿下,請問您是從何處得知草民的詳細經曆的?”
朱思明不答,而是對其說道“說來說去,其實湯先生還是怕影響到自己的傳教任務而已,其實湯先生大可不必,雖說孤王隻是一個閑散王爺,不過其地位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當今天子是孤的嫡親哥哥,我大明有句古話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就是說上行下效的進行某些事情,要比從下至上的進行要影響深遠的多,不知湯先生是否認可?”
朱思明停頓一下接著說道“其次,就孤王所知道的曆史來看,在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並在公元313年時與李錫尼共同頒布《米蘭詔書》之後,基督教才慢慢的發展起來的,而在這之前,基督教不過是一個飽受排擠與迫害的10幾個人的小教派而已,從這裏也能夠證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句話的正確,不知湯先生是否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