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流目前朱思明可以不必考慮,因為他現在還不是皇帝,大明王朝的支出也用不著他一個小小的信王來操心,更何況現在一個小小的信王府也花不了他幾個錢,所以現在的重點是在於開源。有了錢才好辦事情,而且朱思明要做的許多事情都離不開錢的支持的。
明代的藩王,隻要不逆謀造反,是可以活的非常滋潤的,很多藩王都有著眾多的產業與營生,明代在洪武帝初年規定,“凡商稅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也就是說,明代的商業稅是非常低的,而且藩王是不上繳商業稅的。
朱思明雖說不是專門經商的商人,不過對於朱思明這個,來自21世紀的社會精英來說,這應該是難不倒他的,並且別忘記了,他還有一個作弊神器“手機”呢,上麵可是有著詳盡圖文版的維基百科哦!
所以綜上所述,經營自己的產業,不管是從政策還是機會來說,對於朱思明都是相當的有利的,而且哪怕他賺了一億兩白銀,也不用上一分錢的稅。不管有多少錢都是他自己的,待他登基後,是可以直接充入他的內帑的。於是想通這些關節的朱思明,用毛筆在紙上,大大的寫下了兩個字“開源”
朱思明重新拿出一張紙,而後在紙上寫上了開源二字,接著他把目光又重新放到了“吏治不清”、“滿清襲擾”之上。
朱思明盯著“吏治不清”這幾個字,在心中細細思量著,翻遍整個中國曆史,處罰貪官最為嚴厲的就數明朝了,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貪汙白銀六十兩(折合現在的9000元人民幣)者施以“剝皮實草①”之刑,但是貪汙最為嚴重的朝代也是明朝,因為明朝官員的俸祿非常之低,低到了你不貪汙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最好的佐證就是《明史·海瑞傳》:海瑞擔任浙江淳安縣的縣令,穿的是布袍、吃的是雜糧,即使這樣,要填飽一家人的肚子,還要靠老仆人種菜來補充。海瑞的母親過生日,買了一回肉,這事立時傳遍浙江官場,連總督胡宗憲都覺得稀奇,說:“聽說,昨天海瑞為母親祝壽,買了二斤肉。”可見,以當時一個縣令的合法收入,要買二斤肉吃都是很希奇的事情。
其次,朱思明想起了,剛剛王承恩拿給自己看的賬本,上麵用的是單式記賬法,所記載的流水賬,也就是X年X月X日支出多少多少錢而已,而對於這些錢從哪裏來的,而又用到了那裏去,根本就沒有一個詳細的說明。
因此朱思明覺得大明王朝之所以貪腐成風,首先是因為體製上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其次財務製度上的不健全,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想通了這些,朱思明提筆在寫有開源二字的紙上,用稍小的字筆寫上了一個財務監管幾個字。
最後,朱思明把目光定格到了“滿清襲擾”之上,可以說整個大明王朝之所以覆滅,80%以上是因為滿清的原因,如果沒有滿清的幹擾,崇禎皇帝朱由檢就算再無能,也能夠把國內的農民起義給鎮壓下去的,雖然得要付出一定的時間與代價,但是想要做到這點卻並不算太過於艱難。
朱思明從座位上站起,慢慢走到書案前,一邊來回的踱步一邊繼續深思。但是就因為滿清的不停幹擾,從而使得國內的農民起義越演越烈,每次在農民起義軍被大明軍隊,打的快要覆滅的時候,滿清就調動兵力來一次入關劫掠,使得崇禎皇帝朱由檢不得不調動,正在圍攻農民起義軍的,大明軍隊進行防禦,從而降低了圍剿國內農民軍的強度,使得農民軍能夠在包圍之中逃得一條生路來。而滿清在劫掠完了以後,出關回了遼東時,國內的農民起義軍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又開始在國內鬧騰了起來。
就這樣大明王朝在,趕走了滿清,又來了起義軍,消滅了起義軍,又來了滿清,這樣的不停消耗國力的,內憂外患的共同作用下,最終悲愴的覆滅了。
對於滿清襲擾的解決辦法隻有一個字,那就是“打”,打得他們亡國滅種,打得他們支離破碎,打得他們生活不能自理,那這個問題也就自然不是什麼問題了。想到這裏,朱思明走回書案前,找出一張紙來,提筆在紙上狠狠的寫下了一個大大的“打”字,而後盯著這個字久久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