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選擇是財務會計理論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資本市場效率研究的重要命題,並且是西方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重心。在我國,加強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的研究,對於完善資本市場的監管,通過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和完善會計準則體係,通過會計信息管製合理分配社會財富,完善市場經濟中包括管理報酬計劃在內的一係列契約,特別是強化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會計政策選擇研究對於加強財務會計實務規範、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揭示製度,加強公司治理都是十分重要的。

《會計法》賦予了企業行使會計政策的選擇權,會計準則、會計製度提供了會計政策選擇的一定空間。會計政策選擇恰當與否,直接關係著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信息使用者據以進行的經濟決策的正確程度,進而關係到資本市場的有序運作和健康發展。西方實證會計理論能幫助人們認識各利益相關方的會計政策選擇行為,提高會計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因此,借鑒和吸收西方實證會計理論開展對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的研究將成為未來我國會計研究的廣闊領域。

本書共分八章,主要在係統梳理國內外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運用契約理論、信息經濟學、經濟後果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等,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進行比較分析,研究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博弈和監管問題,探討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分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效率性,研究基於企業立場的會計準則執行機製,並結合我國實際提出政策建議。各章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第1章是導論。這是全書的基礎。首先闡述會計政策選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然後界定有關基本概念,敘述本書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2章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理論基礎。本章主要論述會計政策選擇的基本經濟理論,包括契約理論、信息經濟學、經濟後果理論及利益相關者理論等,為係統深刻認識、研究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奠定理論基礎。

第3章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文獻述評。國外關於會計政策選擇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世紀30、40年代,主要是研究會計政策選擇的一些規範性問題,如會計政策選擇的性質和目的等;二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以會計政策選擇為重心的實證會計研究,直接推動著會計研究的迅速發展。實證會計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會計政策選擇的“三大假設”,即分紅計劃假設、債務契約假設和政治成本假設。國內對會計政策選擇的研究以規範研究為主,實證研究為輔。規範性研究的內容涉及會計政策選擇概念的界定、選擇原因、影響選擇的因素、選擇原則與立場、選擇目標等。實證研究涉及會計政策選擇下的盈餘管理研究、“三大假設”的檢驗、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與後果研究等。

第4章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動機的比較分析。首先,對西方關於會計政策選擇動機進行一般分析,得出的結論是:(1)早期的研究:從穩健主義向均衡收益過渡;(2)20世紀70~80年代的研究:“三大假設”的提出及其檢驗;(3)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型與效率型。其次,對中外會計政策選擇動機的差異進行了分析,提出“三大假設”在我國現階段並不太適用。最後,分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中的尋租行為。

第5章主要研究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博弈。在闡述博弈論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將博弈論引入會計政策選擇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博弈矩陣等博弈分析方法,分別對政府與上市公司之間、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債權人與上市公司之間以及員工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博弈進行分析。最後提出規範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行為的措施。

第6章主要研究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監管。本章首先闡述製度及其變遷理論、功能鎖定假說,然後從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和經濟後果兩方麵論述會計政策選擇監管的必要性,最後分別從會計政策的製定、會計準則的執行、會計準則的執行效果三個方麵來探討加強會計政策選擇監管的措施,分別論述其監管主體、客體及相關的監管措施。

第7章是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本章首先闡述會計準則與會計政策選擇的關係。然後,從新會計準則發布實施的背景、主要內容、特點等方麵解讀新會計準則。最後,針對新舊會計準則中有關會計政策的主要變化,分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行為及其產生的影響。

第8章主要研究基於企業立場的會計準則執行機製。由於會計政策選擇、盈餘管理和財務舞弊是從不同角度來研究會計準則執行的。本章將它們三者根據是否遵從了會計準則來厘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在對會計準則執行機製研究文獻進行述評的基礎上,重點是基於企業立場論述製度情境、公司治理、會計職業判斷對會計準則執行的作用機理,並結合我國現實,提出政策建議。

作 者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