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決鬥(1 / 2)

下午,在淒厲的號角聲中,雙方再次列陣相對。

三通鼓罷,仍是雅裏赫率先出陣挑戰。

隻見波辛幾大步躥出來,手持寒光閃閃的彎刀,傲然挺立在對手麵前。

雅裏赫上下打量他一番,喝道:“你是何人?”

“我乃圖爾圖家族的波辛,屠狼武士,奉統帥之命特來取你首級。”

“哈,聯盟軍沒大將了嗎?竟讓你這黃口小兒來送死。我知道你們圖爾圖家族,而且我親手殺過一名圖爾圖武士——可能是你的兄長。看你相貌俊美,我不忍下手,退回去罷。”

“你馬上會領教我的厲害,過來送死吧!”

“哼,一樣的說大話,不要一樣的無能才好。看斧!”

兩人頓時打成一團。

波辛的刀法確實出眾,如閃電般罩住了雅裏赫,迫使他隻顧招架,無法還擊。隨著“呀”的一聲怪叫,他腰部中刀,踉蹌倒退幾步,用手捂住冒血的傷口。

見到鮮血,雅裏赫更激起鬥誌,雙手舉斧猛力劈下來。波辛就地翻滾躲開,反手一刀,砍在雅裏赫左臂。

雅裏赫痛苦地**著,多處失血使他搖搖晃晃、站立不穩,勉強用長斧支著地。波辛見他已無力反抗,便猛撲過去,準備一刀砍斷他的脖子。

聯盟軍爆發出一片歡呼聲。

誰知形勢突變:就在刀鋒接近咽喉之際,雅裏赫突然如老鷹般飛身躍起,在空中運斧,將波辛的右臂一斧劈斷,手臂連同握著的彎刀墜到地上。——原來,雅裏赫虛弱的樣子全是裝假,目的就是引誘波辛喪失警惕。

聯盟軍的歡呼戛然而止,彙合成一聲巨大的歎息;而王軍則響起浪潮般的歡呼。

寫到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那時候武士決鬥的規則,否則讀者就不會理解波辛後麵的舉動,覺得太不可思議。然而,在那個既野蠻又講究風度的年代,武士對於名譽比對性命更看重。

規則是這樣的:當兩名武士對陣時,一方覺得自己要輸,可以選擇逃跑(但要冒終身受嘲笑進而無人再視他為武士的風險),對方一般不再追擊,靜靜等候下一名對手出現。當然,有身份的武士不會逃跑而寧可選擇戰死,這會贏得己方甚至敵方極大的尊敬從而名留青史。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武器在搏鬥中被對方打掉(撿起武器是可恥的,那被公認已是對方的戰利品)而無法再戰、或自知不敵而扔掉武器,則視為認輸,必須心甘情願接受對手的任意處置。——這比逃跑體麵得多,而且活下去的機會也有:很多時候,對手為表現自己的寬宏大量、或因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會當場赦免戰敗者,並索取一大筆贖金。但有更多直接殺掉的戰例,雙方也認為合情合理。此規則在長期戰爭中逐漸形成,雖沒有明文規定,但交戰各方都遵守它,以表明自己一方是文明之師、正義之師、優雅之師。

到我寫本書的時候,上述規則已經被拋棄和忘卻。怯懦、無恥、貪婪、恐懼這些人類精神中醜陋的一麵控製了整個社會。就連那些高官顯貴——他們祖先曾是英勇而磊落的武士——也變得猥瑣不堪。我鄙視現今的世界,懷念那個充滿俠義氣概的時代!

再回過頭來說波辛。

他的右臂被砍斷,連同握著的彎刀掉在砂地上,血從傷口噴出來。此刻,心靈的創傷更甚於肉體的疼痛,他麵色慘白,膝一軟,跌坐在地,顯然已無力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