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廣大農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有的地區已經逐漸從解決溫飽向小康生活邁進。然而,我們發現,農民朋友在一天天富裕的同時,也還存在或正在發生一些這樣那樣的行為、心理問題。《中老年農民心理保健手冊》這本書正是針對農民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專門為農村中老年朋友編寫的。
心理學在農村還不太為人所知,很多人認為心理學神秘、陌生,與農村人關係不大,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心理學是關於人生活的科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麵麵,包括衣食住行、個人事業家庭休閑娛樂等等現實內容,我們無時無刻不用到心理學的知識,隻不過可能平常我們很少會將它們與心理學這門嚴肅的學科聯係在一起,也不知道用到的這些知識經驗是不是可行、有效的。如果農村居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並自覺地用在日常生活中,那麼不僅會提高生活質量,增加家庭、個人的幸福感,還有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本書正是從實用心理學的視角,在對農民生活進行全麵的分析、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寫成的。首先,我們提煉出了農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眾多行為問題,並以條目的形式進行了展示,力爭簡潔明了地體現問題;其次,我們又針對行為問題進行了心理原因分析,從行為表現直接揭示其內部的心理原因,力爭讓廣大農民朋友更真實地了解自我;第三,我們在前麵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農村生活的實際,有針對性且富有操作性地提出了解決策略,力爭讓農民朋友參照此書就能自己解決存在的問題;最後,我們在每講的結尾處精選了一些富有啟示性的名言佳句、哲理小故事等,力爭讓農民朋友加深理解並有思想境界提升的感覺。
全書分為中年篇和老年篇,中年篇包括12個主題,老年篇包括10個主題,每個主題為一講。每講都包含5個版塊,分別是:引言(以有關農村中老年人中真實發生過的事件或典型的事件為引子,導入本講的主題)、問題行為表現(簡明列舉出問題行為的外在表現)、心理原因分析(對該主題相關的問題進行心理學的分析和探討)、專家支招(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名言故事(用名言或哲理故事來深化主題)。本書的最大特色是富有科學性、真實性、操作性。所謂科學性是指全書所有的內容、數據都有憑可據,符合科學規範,能夠反映客觀規律;所謂真實性是指所有內容針對農民的實際情況編寫,案例、行為表現都來源於農民的現實生活,心理原因分析、專家支招都是針對農民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農民的真實情況編寫;所謂操作性主要體現在專家支招部分,都是針對實際問題,分問題、分條目地予以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書由吳明霞主編,各講的撰寫者分別是,中年篇:第一講,張樹連、劉傳星;第二講,吳明霞、鍾興泉;第三講,李小紅;第四講,劉會馳;第五講,王鑫強;第六、七、八講,張佳佳;第九講,劉傳星;第十講,易雯靜;第十一講,雷昌雄、劉傳星;第十二講,楊露;老年篇:第一講,雷昌雄、龔玲;第二、五講,劉會馳;第三講,張佳佳、張樹連、趙方;第四講,李小紅;第六講,劉傳星;第七講,趙方;第八講,龔玲;第九講,鍾興泉、龔玲;第十講,楊露、王鑫強。全書由主編提出理論框架並負責統稿、定稿。
為了編寫出科學實用、生動可讀的農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讀物,我們盡量在篇章結構和內容體係方麵作了一些新的嚐試和探索,但受限於該領域現有研究成果和編者水平、時間等,本書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漏洞或者錯誤,我們熱忱歡迎廣大同行、專家學者、農民朋友不吝賜教!
本書在編寫中參考借鑒了國內許多相關書籍和文章,文中都已注明,在此再次向原作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能順利付梓要特別感謝重慶出版社的邀約信任和我家人的支持!
編者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