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大人,即使共工不在北邊,你能保證領袖就一定能百分百保證領袖安全返回帝都?”

奕沉默不語。

“九黎族與我們華夏民族水火不容,但目前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是共工,而且九黎族現在還不知道我們領袖在象城,更不知道我們領袖會順著長江東入大海,九黎族很可能不會發現領袖。如果九黎族發現領袖了,我們領袖是華夏民族的領袖,就應該表現出華夏民族領袖的氣魄,寧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奕,你不要再說了,黎峰賢才說的對,我是華夏民族的領袖,豈能因為畏懼個人的生死一直蜷縮於象城,置天下於不顧,我決定了,按照黎峰賢才的計策,從象城如長江。”

新的問題又來了,長江水勢凶險,一般的獨木船渡江都有很大的風險。現在、顓頊和奕要乘船入東海,一個小小的獨木船豈能安全地載他們駛入東海。小木船進了東海,又能抵擋住東海的滔天大浪。

顓頊、奕、蒼瓊一籌不展。

“九黎族長期生活在長江和東海邊,有著發達的造船技術,如果九黎族肯借給我們一條大船,領袖和奕大人無論是在長江還是東海,都會一帆風順,順利返回帝都。但九黎族曆代視我們華夏族為仇人,怎麼可能會借給我們船呢?”

蒼瓊自言自語。

自從蚩尤被黃帝和炎帝殺害後,九黎族與華夏族的仇恨更加深一層,別說借船了,能像剛才奕擔心的那樣,能不殺顓頊都是九黎族胸懷寬廣。顓頊和奕沉默不語,他們同意蒼瓊的話。

黎峰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站在顓頊、奕和蒼瓊的麵前,在顓頊、奕和蒼瓊將耷拉著腦袋抬起來的時候,將他們嚇一跳。黎峰在他們身邊的土地上坐下來,問他們是不是在為船隻發愁。奕習慣性地認為黎峰一定有主意了,讓黎峰快點為他們弄到一隻大船或者早出一隻大船。

“我是個流浪漢,心中足智多謀,我不是個船工,能為你們造一條堅固的大船,讓你們揚帆起航,送你們回帝都。”

三個人聽了,又一個個垂頭喪氣,恨不得將腦袋埋在自己的雙腿中。

“在長江南邊的九黎族人民,他們一個個都非常擅長造船。”

三個人當然知道九黎族會造船,也當然知道九黎族不僅不會幫助他們,反而會加害他們。三個人聽到黎峰的話,好像什麼都沒有聽到,一個個仍然將頭埋在膝蓋中。

“我一次在長江邊流浪的時候,遇到一個人乘著大船在長江中掙紮,我站下來仔細地看,發現那個人的船被石頭撞了一個大洞,九黎族與華夏民族水火不容,可是我是黎峰,是九黎族的後代,又長期生活在華夏族,所以我與九黎族和華夏族都是魚與水的關係,我在那個人落水被衝到岸邊後,我將那個人從水中撈出來。”

“那個人現在在哪兒?”

蒼瓊問黎峰。

“在長江以南。”

“那你給我們說這些話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