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國公主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城市叫頭迦羅。城中有一戶人家非常樂於布施窮人和僧人,他們雖然並不富有,但總是請僧人來家吃齋飯,一月月從未中斷。
有一個僧人,每天都到他們家求布施,受到款待。僧人在吃飯時,有一條狗總是圍在僧人腳邊轉,於是僧人每次都把碗裏的飯分一半給狗吃。狗吃飽後對僧人搖頭擺尾,顯得十分親密友好,十分感激,出入與僧人形影不離。
日複一日,僧人每天都來這家求布施,狗總是緊緊跟隨僧人,而僧人端來飯都忘不了分給狗一半吃。狗對僧人感激不盡。
幾年後狗死了,來世複生時,成了安息國國王的女兒。這位安息國的公主從出世便知道自己的來曆,前世是受到僧人照顧的狗。所以公主對僧人十分感激,好讀經書,隻是苦於安息國沒有寺廟和僧侶,才一直無法了此心願。
公主一天天長大了。一日,月氏國國王派一位使者前來拜見安息國王,送上精美無雙的禮物。安息國王見來使生得眉目清秀,英俊瀟灑,舉止談吐不凡,頓生愛憐之心,欲將公主許配使者。使者聞此事,大喜,再次跪拜國王。
雙方擇良辰吉日舉行了盛大非凡的婚禮。婚後使者與公主又在安息國王的王宮裏住了幾日,便辭別國王回月氏國去了。
月氏國與安息國相鄰,風土人情息息相通,所不同的是月氏國有很多寺廟和僧侶,人們都喜讀經書,樂於布施。
公主初到月氏國,見有如此多的寺廟和僧侶,欣喜萬分。心想:“我前世隻不過是條狗,由於受到僧人的照顧,今生才得托生人身,並得此榮華富貴,這一切都得感謝佛的堉點。所以,我要盡我所能所有,不遺餘力地供養僧人,廣布施舍。隻有這樣才能報答佛對我的恩澤。”
於是,公主便在家中每日為三五百僧人提供飯食,並親自為他們端飯布菜。飯後還親自將場所打掃幹淨。每天待僧人們走後,還要準備第二天的飯菜,終日忙碌不停。
家裏的奴婢們看到公主親自做這些事,開始時大惑不解,認為這個主人好奇怪,怎麼對僧人有如此的好心。慢慢地,奴婢們為公主的行為感動不已。心想:身為尊貴的公主,對僧人們卻有如此的誠心好意,每日親自端飯掃地,供養僧人。我們這些卑賤的仆人更應該仿效公主,身體力行才是。
於是奴婢們把笤帚藏了起來,不許公主掃地,大家都爭著多做些事情。公主找不到笤帚,沒有辦法,隻好找來從前穿過的衣服,卷成卷,用來掃地。
丈夫見到公主用衣服掃地,便對公主說:“夫人雖極敬重佛法,但怎麼能用衣服掃地呢?應該找到笤帚才對。”
公主答道:“我確是極敬重佛法,誠心實意給僧人們布施。清理好僧人們用飯的場地,是對僧人佛法的敬重。我前世並沒有能給僧人布施,隻是憑著一片誠心善意今生才修得此福。現在用衣服掃地又算得了什麼呢。”
丈夫說:“我看你倒是極其的誠心誠意,做了這麼多好事,卻沒看見僧人給過你一毫銀錢。這些衣服其實都是我辛苦賺來的。”
公主見丈夫不相信自己的話,便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丈夫。公主說:“我前世其實隻不過是一條狗,每日跟在僧人的後麵去討布施。僧人得到布施後總是把飯分一半給我吃,我才得以活命,並今世修得如此富貴。現在我當然應該傾盡所有地給僧人們布施。”
丈夫聽後又驚又喜,對公主說:“你今生的榮華全憑佛法的保佑。我先前還貪財不願積德行善,真是罪過。從現在起,我們要大放布施,廣濟僧人,再修一座精美的佛寺,以求來生佛法保佑。”
知恩圖報者,必會得到佛的保佑。
金色的公主
從前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國家,叫波羅奈國。它的國王十分仁德賢明。國王膝下無子,隻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公主從小聰明過人。與眾不同的是她全身呈金黃色,在黑夜裏更是熠熠生輝。她生禧一頭濃密的紅色的卷發,披散下來象一條閃光的瀑布。
國王對公主視若掌上明珠。在公主十六歲時,國王準備給公主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夫婿。公主說:“我要找的夫婿必須也是金黃的皮膚,紅色的卷發,否則不要來見我!”
於是,國王便在全國到處張榜尋找這樣的人。然而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結果。
這天,從舍衛國來了一個做買賣的商人,他聽到國王為公主選夫婿的事,便前來求見國王。國王聽說有遠道來的客人,就在大殿召見了商人。
國王對商人說:“我為女兒選夫婿已有幾個月的時間了,我國之內看來是沒有這樣的人了。”
商人答道:“大王別著急,我們舍衛國倒是有這樣一個人,堪當公主的夫婿。”
大王聽說後甚是歡喜,連忙吩咐設酒宴款待商人,並要商人立即寫信回國,欲將公主許配那個人。
商人便給佛寫了封信,道:“波羅奈國的公主生得端莊美麗,聰慧過人,是世間少有的美人。波羅奈國已經準備將公主許配給佛。”
佛這時正在舍衛國的神殿上給數千比丘僧講經說道。送信的使者徑直走到佛前呈上書信。這時,佛早已預知了信上的內容,並預見了事情的原委。
佛給公主回信道:“人生苦海無邊,一生的痛苦皆來自恩愛。人從出生到年老力衰,由年老而生病,由生病而死亡。死亡又給親人們帶來悲哀。由此可見,天下的痛苦之事皆來自於恩愛。”
公主收到佛的信後,閉門不出,獨自想了很久很久。最後,突然覺得豁然開朗,人間的一切喜怒哀樂都化作雲煙,眼睛變得清澈無比,耳朵能聽到千裏以外的聲音,心裏能察覺別人想些什麼,並且還能飛行。於是公主辭別了父母,飛到了佛的跟前。
佛麵帶微笑,安祥地坐在神壇上,身上不時發出五色的光環。
阿難前來問公主的來曆。佛告訴他:“這個女子前世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婦人,她的丈夫手腳癱瘓不能行動。貧婦的生活很苦,但又不樂於布施。
“當時的國王叫基立,有一個女兒生得端莊美麗。經常穿著瓔珞編織的華麗的衣服來聽經學道。
“一天這個貧婦身上隻披著一片破布,也隨著前來神殿,被人們攔在外麵。貧婦自語道:‘我為什麼不能到佛的跟前聽經,而隻讓國王的女兒去?,我在神殿裏立即覺察到外麵的婦人,便要人把婦人召到殿前。
“貧婦進殿來急忙上前施禮,問:‘為什麼國王的女兒如此的富貴華麗,而我卻一貧如洗呢?
“我告訴貧婦:‘這個國王的女兒前生喜好經書,樂於給僧人布施,多做善事,今生才修得如此的富貴。而你的前世卻是不讀經書,很吝嗇,從不給僧人布施,見到窮人也不幫助他們,所以你今世才如此的貧困,這是對你前世的報應。’”
“貧婦聽到這裏,言道:‘願佛大慈大悲,饒恕我是這樣愚鈍的人,教給我經法吧。’於是我便教給貧婦經法。
貧婦坐在樹下苦讀經法,捫心一思過,得到大悟。於是便用樹葉縫了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而把那件布衣供到佛前。天王見到貧婦有如此的誠心,很是感動,便將華麗的衣服、精美的食物送給貧婦。貧婦得到這些東西後並沒有留給自己享用,而是把它們都分給了窮人和僧侶。這樣,一直到貧婦壽終生天為止。
佛感念貧婦的一片誠心,來世便讓她做了國王的女兒,喜讀經書,好布施,全身金黃色,滿頭紅色的卷發。這就是金色公主的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