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2 / 2)

第二,影響力。企業文化雖然是內在的,但其影響力卻是明顯的,會直接影響現有製度的執行和新製度的製定,其影響的方向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既可能起到促進作用,也可能恰恰相反,起到阻礙作用。

第三,變動性。文化是可以改變的,每一個員工,尤其是有影響力的人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決策都在改變著文化,可能是加強現有的文化導向,也可能相反。

第四,持久性。文化傳統一旦形成,盡管可以改變,但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這往往成為企業創新和變革的阻力。

關於企業文化有很多誤解,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隻有好的企業、卓越的企業才有企業文化,規模小的、市場份額小的、經營不善的企業沒有企業文化,這種認識誤區的原因在於對企業文化本質特點的不了解和形而上學的主觀判斷。

仔細觀察,無論所有製、規模、行業、國別,隻要是一個企業,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接受社會文化的影響,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彙集在一起就會有積澱和表現,尤其是領導者的言行舉止更是會對企業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每一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文化,差別在於這種文化特點是否被人有意識地觀察、總結、提煉和管理。

企業的文化是否能夠持續促進企業的發展,才是不同企業在企業文化管理上的差距所在。比如海爾集團在發展初期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張瑞敏為了提高企業的質量意識,當眾砸壞一批質量不合格產品,開始了以質量求生存的道路,那時的海爾不過是一家集體企業,但這件事為這家集體企業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顯然,文化並不因為其小就不存在。企業的文化是否能夠持續促進企業的發展,才是不同企業在企業文化管理上的差距所在。

中國的商業銀行也有自己的文化。大型銀行在過去都是按照政府機構管理,因此政府機關的文化影響非常深遠,盡管經過商業化轉型、股份製改造、上市等大量商業改革,但官商文化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國的大型商業銀行曆史上都是專業銀行,由此延續了大量專業銀行的文化內涵,有的銀行國際化程度高一些,員工更易於與歐美發達國家溝通交流,多少有一些歐美文化痕跡;有的銀行曆史上履行財政職能,在業務流程和管理製度上體現出更多的嚴謹和細致;有的銀行長期承擔社會結算服務,具有廣泛的網絡資源,文化上體現出更多的大眾特征,在消費者中有較為廣泛的認同。大型商業銀行過去或許並沒有特意總結管理企業文化,但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這就是企業文化。銀行可以有相同的產品、網點、服務,但不同文化鍛造出了不同的銀行。所以,企業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銀行必須重視這種文化存在,有意識地管理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發揮積極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