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底線6.結構決定命運,邊界守護未來(2 / 2)

根據業務屬性、管理職能以及流程的不同,銀行可以定義各種不同的經營邊界。首先,從客觀性角度來講,可以定義客體性邊界,即依靠客觀計量,測算出在總體偏好指導下的風險容忍度、經濟資本以及各類業務的風險限額。如果某類業務在目前經濟資本占用係數、產品結構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其風險敞口達到一定規模,就必須加以控製,業務規模不能再擴大,除非重新補充資本或者調整業務結構。再如,對於操作風險而言,人員、環節過多,達到一定程度,就大大增加出現操作風險的概率,一旦接近或者達到銀行可承受的臨界值,就必須要調整、優化流程。

其次,從組合管理角度,可將邊界分為風險管理邊界和業務邊界,前者主要是對總體風險承受能力和對各個組合維度(行業、產品、風險類別)設定限額,而後者則主要是業務部門在風險管理邊界之內,根據全行的經營策略,設定具體業務經營中的限額。風險部門負責客體性邊界的測算與計量,在客體性邊界之內,應由業務部門按照統一風險偏好,安排經營活動。換句話講,風險部門管理的邊界是防止銀行破產的,業務部門管理的邊界是負責組織銀行業務發展的。

再次,從是否可量化角度來看,銀行的經營邊界可分為定性邊界和定量邊界。定性邊界主要是通過製定政策,對各個層次和各種不同的風險進行管理,比如對公信用風險政策(如貸款審批規則)、零售業務風險管理政策、市場風險管理政策等;而定量邊界則主要是指總體風險容忍度、單個風險限額、各類業務限額等邊界指標。定性邊界是定量邊界的基礎,而定量邊界則是定性邊界的具體化。

結構決定著邊界的設定,而堅持邊界則能保護結構的合理性和穩健性。在定性邊界製定過程中,業務發展戰略、風險偏好、目標風險輪廓等因素的確定或製定,均是對銀行當前經營結構或未來調整目標的具體化反映。定量邊界是結構的量化標準要求,邊界的製定不能脫離銀行的結構。另一方麵,對於邊界的堅守又能保證經營結構的穩健性。從摩根大通的例子可以看出這一點。通過邊界控製經營結構的偏離,最終才能避免破產。在當前金融體係相互聯係日益緊密的情況下,堅持邊界就顯得更為重要,甚至單筆或某個業務條線的偏離也會導致銀行的破產倒閉或陷入困境。遠的如巴林銀行,近的如法國興業銀行,這些老牌銀行並非不先進,管理製度並非不完善,但就是由於未能堅守邊界,最終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