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底線1.將合規理念與經營理念緊密結合(1 / 1)

作為銀行家必須要知道,底線既是一種規則,也是一種製度安排,

而製度安排的價值遠遠大於一次相悖的個案價值。

舉一個與銀行經營不相關的例子。相傳湘西巨匪姚大榜,殺人越貨,整日生活在緊張的戒備狀態當中。為提防不測,每晚睡覺前,姚大榜總是將約二寸長的香點燃綁在手指或腳趾上,一旦香燃盡燙手或燙腳時便驚醒更換睡覺的地方,往往一夜問轉移多個地方而使仇家無從捉摸。可以說,正是恪守“二寸香”的底線,姚家才能在土匪這個高危“職業”前後相傳24代。底線的背後對應著生死存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突破,因為姚大榜知道自己輸不起。同樣,對於銀行來說,生存也是高於一切的。要生存下去,銀行就必須嚴格遵守一些“保命”的底線,不能有絲毫的遲疑和大意。設計和遵守什麼樣的底線,實際上決定了銀行的命運。

合理科學的底線,是確保銀行長期生存不滅的法寶。

合規,就是要遵守銀行所在的國家、地區的法律、規定。這個底線是外部環境對銀行經營的基本要求,也是銀行合法經營、合理存在的基礎。

每家銀行都明確要求員工遵守內部的規章製度,這種內部合規是以銀行在企業層麵上的外部合規為基礎的,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隻有合規運營,銀行才能長期生存並贏得良好的市場聲譽。一旦經營突破這個底線,不僅會使一些百年老店銀行名譽掃地,而且還可能會麵臨破產倒閉的命運。

2004年,因涉嫌從事洗錢等多項違約業務,花旗銀行在日本的私人銀行業務被日本金融廳勒令關閉;同年,其私人銀行業務又受到韓國監管機構的調查。多樁違規醜聞使花旗集團不斷受到監管機構的調查、罰款和訴訟,其信譽遭受空前打擊,其代價不可謂不沉重。可以看出,即使是花旗這樣曾經的全球第一銀行集團,若不能堅持合規經營,其生存和發展仍然會受到威脅。

缺少合規理念滲透的企業文化是不完善的,一個好的交易,並不是看其是否帶來了利潤,而是看其是否嚴格遵守了投資策略和規則。

合規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麵的;合規不是一時的,更是持之以恒的。無論銀行經營何種業務,隻要有違規行為,即使短期沒有被懲處,長期來看也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國內有一些企業家在事業的高峰期落馬,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他們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采用了不合規的手段來贏得競爭優勢。在企業發展中,又重複初期不合規的“經驗”,最後以失敗告終。一些靠違規經營起家,背負“原罪”負荷的企業,對於違規經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很難有傳承下去的可能性。

如果說外部合規是經營的基礎,那麼內部合規則是銀行穩健發展的基本保障。員工對於內部規章、製度和政策的遵守與執行,才能保證銀行戰略與行動的一致性,穩健發展才是可行的。

作為全球最大的債券投資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在2008年的資產不降反升,成功避開全球金融危機,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堅持投資紀律。一個好的交易,並不是看其是否帶來了利潤,而是看其是否嚴格遵守了投資策略和規則。對於發生虧損但完全遵循相關規定的投資,仍然是會得到獎勵的;相反,即使投資贏取了利潤而無視投資紀律,也將會得到嚴厲的處罰。

銀行對經營理念的理解和貫徹應當以合規為前提,缺少合規理念滲透的企業文化是不完善的,也可能是危險的。“討厭對客戶說不”、“服務每一人”等理念雖然強調了要滿足每個顧客的所有需求,但這並不包括對洗錢犯罪分子提供金融服務,這些金融服務受到國際反洗錢法律框架的製約。無法將合規理念與經營理念緊密結合的銀行,很容易在利潤的誘使下忽視基本的道德規範和監管準則,最終遭受嚴厲的製裁。有意思的是,花旗集團建立了看起來相對完善的合規管理體係,在高管層有首席合規官,各個業務條線的各個層級均駐派合規管理人員。但這個合規管理體係隻負責合規政策或事業部層麵的合規指導,而沒有滲透於具體的日常業務,這就影響了化解合規風險的時效性。這也說明,合規不僅僅是企業層麵的政策與規章,更是員工理念滲透與業務層麵的執行。銀行的合規管理應是形神兼備,而不能是貌合神離。

對於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說,基本的外部合規要求必須遵守以下幾方麵的法律法規:一是基本的法律,如《商業銀行法》和《公司法》;二是央行或銀行監管機構製定的業務指導文件;三是會計準則,包括我國的會計準則以及相關國際會計準則;四是有關風險管理體方麵的監管規定,如我國銀監會製定《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以及《實施新資本協議監管指引》。滿足了這些法律、規範及指引,才能令銀行達到基本的外部合規,經營的持續性才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