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觀賞“保守主義”美德:對傳統懷有敬畏心(2 / 2)

第三,不做錯的事情和隻做對的事情同樣重要。以“保守主義”的姿態對待事物,就會更謹慎從事。從審慎決策的意義上看,銀行要善於對不符合原理和主流方向的創新三思而後行,以避免犯錯,不做錯的事情是做對的事情的前提。

第四,保守主義並不是固步自封。過去的經驗法則要尊重,但並不是“祖宗之法不可改”,昨天與今天對於明天來說都是不可靠的,因此有時候要忘掉過去的理論和經驗,正如一位著名企業家所說,“如果發現理論與事實存在矛盾,請忘掉理論,尊重事實”。有些成功的經驗,隻適用一定的環境,不能無限製推廣應用。其實,尊重事實,務實行動,不為巧言令色所動,正是保守主義的原則之一。

學者劉軍寧先生有一段很精彩的表述,摘錄如下:“保守主義者認為……理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於它與人自身的曆史、經驗和傳統的聯係。離開了後者,抽象的理性幾乎是空洞無物,或荒誕不經,至少在人的社會實踐領域是如此……人們必須尊重先輩的智慧,尊重傳統、習俗和經驗,隻有這樣才能彌補人類理性能力的不足,才能把理性的作用發揮到恰如其分的地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非常讚同“保守主義”的理念。

銀行的保守主義守則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對於事物的不確定性有著天然的敏感。守成與防範、謹慎與穩重,正是銀行家所應具備的素養。

對銀行來說,保守主義有四個方麵的基本內涵:

第一,銀行家的保守氣質。銀行家是銀行的靈魂,有著對客戶負責任的態度,堅守審慎經營的態度,銀行家的氣質修養塑造著銀行的保守主義文化。銀行家尤其是商業銀行家不是冒險家,他們的偏好應該是厭惡風險的。

第二,銀行經營的穩健風格。對銀行家來說,生存比發展更神聖。風險的高度集中注定要求銀行穩健經營。銀行不做不符合規律的決策,不隨波逐流,不突破規律,不被市場熱點和短期利潤所牽引去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才能實現長治久安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銀行決策的有效製衡。猶如汽車隻有油門,沒有刹車,就注定會墜入懸崖或者車毀人亡一樣,銀行是經營風險的機構,失去製衡就失去了長遠的安全。三思而後行的觀念,需要有效實現權利製衡的治理結構。

第四,堅守決策思想底線和原則。對過去證明行之有效的規則和方法,應當一以貫之,對不熟悉、不了解的業務領域和產品,要保持警惕,關注風險,審慎行事。今天所遵循的底線和原則決定了一家銀行明天的命運。恪守今天的底線和原則可能會舍棄一些利益,但獲得的是明天的安全。

銀行的保守主義就是要道法自然,要循守規律,遵從原理,崇敬傳統,不違背規律辦事,這是非常重要的守則。隻有道法自然才能持久。保守主義體現的是一種態度,一種真正辦銀行的職業銀行家的內在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