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精神養生——要活好,心別小(4)(1 / 2)

無論什麼原因致使你憤怒,你都要對自己的憤怒負責。不要給憤怒尋找假、大、空的理由,你需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空洞的勝利。那麼,如何解決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關注憤怒。學會區分短期的憤怒和長期的怨恨。找個筆記本,記下你在不同情境下對不同人的憤怒程度,並分清自己的憤怒共有多少種類。這會幫助你決定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表達憤怒,表達什麼樣的憤怒,如何表達憤怒。

其次不要害怕憤怒。回想上次你暴怒的情況,世界毀滅了嗎?憤怒本身並不是有害的,你的憤怒不會殺人,他人的憤怒也殺不了你。隻有我們固執地堅持用那些有害的方式表達憤怒時,憤怒才能造成悲劇。真誠、負責地表達你的憤怒,不要用暴力的方式。暴力隻會帶來更多的憤怒、傷害和複仇,無論是口頭的還是軀體的攻擊都不會熄滅怒火。告訴別人是什麼讓你感到憤怒或受傷害,告訴他們你真正希望他們做的是什麼。

希望透過這些,我們能夠真正地找到解決憤怒之道。當我們為一些生活中瑣碎的事情生氣,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時,要想到生氣帶來的損傷,不僅僅是精神上的,而且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那麼,我們就會退一步海闊天空,保持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態,以維護我們的身心健康。

對待冷遇要平靜

冷遇可以說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家常便飯。由於當事人不同,因而對待冷遇的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嚴重到憤怒、謾罵;而有些人拂袖而去,表現出不予以一般見識的態度;還有些人內心怨恨,但是並不表現出來。

其實,設身處地地想想,以上反應也許並不過分;隻是在情理之中,受人同情的同時,卻傷害到了自己,不利於身心的健康。有的時候還會因小而失大,把大事耽誤了。

因此,如果遭到了冷遇,就需要研究對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首先應該掌握冷遇的幾種分類。

(1)主觀性的冷遇。又稱為自感性冷遇,也就是自己感覺到的冷遇,造成的原因在於,求人的一方對對方估計過高,而對方未能使自己的願望實現,感覺自己受到了冷落。

(2)客觀性冷遇。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性冷遇,造成的原因在於對方考慮不周全,顧此失彼,使求人者遭到了冷落;二是蓄意性冷落,造成的原因在於對方有意為之,怠慢你,讓你覺得難堪而不再去求他。

弄清了分類,我們就要區別情況,區別對待。在遭到冷遇的時候,首先不能灰心氣餒,而是要區別情況,弄清原委,再決定對策。根據實際情況,可選用下列幾種策略。

1.設身處地,寬容大量。

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會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出現的時候,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拂袖而去。相反,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一想,給以充分的理解和體諒。因此,對於無意冷遇,應當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

2針鋒相對,有力回擊。

如果不幸你遇到了最壞的冷遇方式——有意冷落。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予以必要的回擊,這既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對方、批判錯誤的正當行為。當然,回擊並不一定非得直通通地對罵。最理想的方法是理智地回敬對方。

3以牙還牙,抓其要害。

與傲慢者打交道最容易遭受冷遇,這時也可以采取類似針鋒相對的方法,即以不卑不亢的態度,抓住對方之要害給予指出,抓住令他賴以驕傲的資本。這時對方即便還不能夠認清自己,通常也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放下架子,認真地把你放在同等地位上交往。

4滿不在乎,促其改善。

還有一種方式,不但能夠有效地保持心情舒暢,同時還能給予冷遇者“回報”,就是對有意冷落自己的行為持滿不在乎的態度,這有時也是對付有意冷落的一種有力武器。他之所以冷落你,就是要你在乎被冷落形成的心理落差,而你偏偏采取不在意的態度,坦然地麵對冷落,我行我素,以熱報冷,以有禮對無禮,以“視而不見”來迫使對方改善態度。

給浮躁的心安個家

醫學專家和心理學家認為,大多數精神失常很可能是由於浮躁或憂慮造成的。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社會心理,它與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

其實“浮躁”是每個人都會產生的心理狀態。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中,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製度的衝擊太大,一些原有體製正在解體或成為改革的對象,而新的製度又尚未建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預測,很難把握自己的未來。

此外,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與結構的大調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來在社會中處於優勢的人“每況愈下”,而原來在社會中處於劣勢的人反而地位高了起來。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即使是百萬富翁也不能保證永遠揮灑自如。那些處於社會中遊狀態的人更是患得患失,戰戰兢兢,在上流與下遊兩個端點間遊離,於是,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