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飲食養生——營養合理才能根深葉茂(1)(1 / 3)

用最日常的方式來保持健康、促進健康,是每個人的心願。也許,這養生的訣竅就在你每天的三餐之中,隻不過你沒有細心去觀察而已。

話說“凡膳皆藥”

中國悠悠幾千年曆史,承載著數不勝數的淳樸風俗、知識長河、飲食文化……說到飲食,無論是剛剛接受教育的孩子,還是曆經風霜的老人,都知道“民以食為天”這句諺語。這裏的“食”,無論作為名詞或動詞,都能演繹出它至關重要的地位,與天齊重。

糧食是生命的保證和延續,飲食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命運。中國有句古話:“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要想將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得先控製好飲食習慣。吃已經不再是個低級的問題了,吃得好,這是根基;吃得對,就需要精益求精的大智慧了。現代人收入日漸增多,各類食物供應充足,也為我們的飲食養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質保證。

雖然古人說“民以食為天”,但是“食以安為先”也不能被忽略。所謂“病從口入”,這樣綜合看來,飲食與衛生、飲食與健康的關係便知曉了。如果亂飲亂吃或者暴飲暴食,就會生病。因此,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就必須講究飲食的科學。

科學飲食就是指講究飲食的數量以及質量,研究表明,維持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和提供維持機體抵抗力及熱能消耗的營養物質有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粗纖維七類。如果經常飲食不足或質量太差,或者經常飲食過量、飲食不講究衛生,都會給身體造成危害。

要做到科學飲食,就必須注意:

1.各種營養素的合理搭配。

(1)葷素適量,互補營養。挑食、不喜歡蔬菜、喜好吃肉是多數孩子的習慣,而一旦人體一次性攝入肉蛋食品的量過多,不僅浪費,還容易因營養過剩導致得病。其實新鮮蔬菜有很好的疏導、排泄作用。隻有葷素搭配好,才能起到營養互補作用,保證身體健康。長期單純吃葷或吃素都是有損身體健康的。

(2)糧食蔬菜,缺一不可。糧食中含糖類較多,蔬菜中含維生素及礦物質較多,肉類中含蛋白質較多,隻有糧菜搭配著一起吃,才能達到營養全麵均衡。

(3)粗糧細糧,混合搭配。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大米白麵,吃得越精製越好。而實際上大米、小麥、玉米、薯類以及其他各種雜糧中所含營養物質的成分和比例是不同的,近年來國外學者把玉米、薯類、綠色及黑色食品稱為“保健食品”。因此,要改變對精米、精麵的偏愛,五穀雜糧都要吃點兒。

2要保證人體健康,飲食科學化。

(1)要保證飲食的基本數量和質量,做到飲食定量搭配,改善烹調方法;保持良好食欲,以利營養攝取;堅持細嚼慢咽,便於消化吸收;堅持定時定量。

(2)要因人而異,靈活掌握。例如,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對於老年人,就應分別不同情況,多吃不同的食物。

(3)要講究飲食的衛生。要保持食品、食具的清潔、新鮮,絕對不可吃腐敗變質或汙染有毒的東西,不使用汙穢的食具。

3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要養成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而克服一切有損健康的進食習慣。

(1)不狼吞虎咽。從工作效率來衡量工資的工作者們注意了,掙錢固然重要,但是身體更重要。俗話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吃飯狼吞虎咽,會使食物咀嚼不完全,口腔中分泌的唾液消化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從而會加重胃的負擔,形成胃潰瘍和胃炎。

(2)不暴飲暴食。狂飲暴食,由於進食過量的葷腥食物,會促使膽汁、胰液大量分泌,有發生膽管疾病和胰腺炎的可能,也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暴食還易引起急性胃擴張,有生命危險。

(3)不吃零食。零食可謂是健康飲食的天敵,愛吃零食,失去正常的飲食規律,消化係統沒有定時的條件反射,必然會引起食欲減退。

(4)不吃燙口食品。剛出鍋的菜肴美味可口,看著就讓人蠢蠢欲動,但是請慢,吃燙食易造成口腔黏膜出血,破壞保護口腔的功能,會造成齒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病。

(5)不吃過鹹食品。口重的人愛吃過鹹食品,但是隨著時間久了吃得多了,體內氯化鈉也會增多、瀦留,繼而導致體液增多、血液循環增加,從而引起高血壓、腎炎等疾病。

粗略介紹,隻是希望您能夠了解飲食習慣對於健康的影響。飲食養生由古至今都是最為重要、最貼近生活、最容易掌握和實施的養生法,但此法需要的是時間、精力和智慧。五穀雜糧,能治百病。食藥一體,膳藥同功。養生的智慧是未病先防,並且是以食補為先。所以掌握好飲食養生的方法和規律,並付諸行動,是我們健康養生、頤養天年的秘訣。

早餐是每日生命的開始

你知道早餐有多重要嗎?早餐,猶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並給嗷嗷待哺的腦細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猶如解凍的“電源開關”,及時地給大腦接通了活動所需的電流。

現代生活中,很多人早晨往往是在睡不醒的迷糊中匆匆而過,不吃早餐或者胡亂對付。每天上午,對於上班族和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大腦盡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啟動大腦的“開關”。此外,專家還指出,長期不吃早餐會給人體帶來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