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人都愛玩邏輯推理(1)(1 / 3)

進入21世紀,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智力的競爭,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隻擁有智力也不足以成功。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開拓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成為具有卓越思維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前途。邏輯推理是當下全球流行的思維風潮,其樂趣就在於一步步地接近真相。現在,就跟我們一起踏上探尋真相之旅吧!

1.你是不是個有“邏輯”的人

“邏輯”這個詞是個舶來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語中,譯為“邏各斯”。邏各斯,原意為事物的規律、秩序或思想、言辭等。但是邏輯和思維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我們無法直接感知。那麼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個有邏輯的人呢?首先要知道邏輯是什麼。

大部分人對自身邏輯思維不重視,認為邏輯不存在於平凡的生活中。事實上,邏輯思維一直在借助外在的載體——語言,傳遞信息。

在日常談話中,不同的語境中的邏輯代表不同的含義。“事物發展的邏輯”,指的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講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指的是人類思維的規律、規則;而“現代邏輯”中強調的是研究思維的邏輯形式、邏輯規律及簡單的邏輯方法的科學,也就是人們說的邏輯學;而在日常中說一個人有沒有邏輯,指的是是否有一定的立場、觀點、方法、理論、原則。

事實上,邏輯思維是人類思維的一個共性,邏輯和思維並不是兩個獨立的概念。思維分為兩種類型,即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人們認識一個事物要了解兩個部分,外在和本質。形象思維就是直感思維,是對事物的直觀感覺,這種認識就是感性認識;抽象思維就是邏輯思維,是通過對事物外在進行整理分析得到的理性認識。把這兩種認識綜合起來才能形成對事物的客觀認識,偏向於任何一種都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思維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創造思維等,還有發散思維、靈感思維、哲學思維等,這些思維都跟人們的大腦活動密切相關,但它們並不屬於邏輯思維。隻有遵守一定的邏輯規則和規律,借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邏輯形式,運用簡單的邏輯方法,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才可以稱為邏輯思維,或理論思維。簡單地說,邏輯隻對從思維過程中抽象出的思維形式進行研究,那麼思維形式是什麼呢?

思維形式包括概念、判斷、推理。它們既是理性認識的基本形式,又是思維的基本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或特有屬性的思維形式,是組成思維結構的基本要素,它的表現形式相當於語言中的詞語。

判斷,也就是命題,是對思維對象有所判定(包括肯定或否定)的思維形式,判斷主要由概念組成,它的表現形式相當於語言中的句子。

推理,是由一個或幾個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它是判斷和判斷直接的聯結,相當於語言中“因為”和“所以”之間的語句關係。

綜上所述,邏輯其實就是指人的一種抽象思維,是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論證來理解和區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從哲學上定義就是:

(1)邏輯思維在具體的表達形式上,就是將所有對立的東西相消,並將剩下的重新排列。

(2)邏輯等式的建立,確定了公平的相對法則(即相對真理)。

(3)邏輯上能成立的東西,必定是時間所需要經曆的東西,必定會成為與時間重疊的產物。

但是,人的大腦的思維活動深藏於腦殼內部,看不見摸不著,它一定要借助外在的載體——語言,邏輯才能表現出來。因此,邏輯思維和語言有著密切的聯係。人們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的思維活動時,是不可能把語詞、語句等語言形式拋到一邊的。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它們的關係,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難提升,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有正確的邏輯呢?讓我們一起來解開邏輯的神秘麵紗。

2.邏輯推理是什麼

邏輯推理簡單來說就是當人們聽到別人陳述一件事情時,大腦開始曆經複雜的訊號處理及過濾,並將信息元素經過神經元迅速地觸發並收集相關信息,這個過程便是超感知能力。之後由經驗累積學習到的語言基礎進行語言的處理及判斷,找出正確的事件邏輯。

推理是從一個或一些已知的命題推斷出新的命題的思維過程或者思維形式。其中已知命題是前提,得出的新命題是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