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笑林廣記記?(1)(1 / 3)

無論就笑話本身或民俗學的的立場來看,《笑林廣記》都是本值得細閱的書;在中國眾多笑話書中,它的地位也非常重要。這次重新印行,我們願對這本書及我們的工作,略作說明:

一、俳優與笑話

傳統的書籍分類法,將“笑話”劃歸為小說的一種。但,中國人對小說的觀念,一向較為含混。《漢書》《藝文誌》裏,隻大略地把“小說”定義為街談巷語。對笑話而言,這種定義是不夠的。明人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卷廿八中,曾將這些內容龐雜的小說綜合為六類,其中有一類是誌怪。所謂誌怪就是記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或經驗。《莊子·逍遙記》說:“齊諧,誌怪者也。”齊諧這本書,既然是莊子以前的作品,則中國誌怪小說的來源當然更早。書名叫《齊諧》,大概是寫些燕齊一帶滑稽有趣的事吧,可惜這書已失傳了。宋人東無疑雖然也補寫了一冊《齊諧記》,但純粹是些怪事的記,與笑話無關。倒是比東陽無疑稍早的邯鄲淳,寫了三卷《笑林》,是中國第一本笑話書。邯鄲淳,又名竺,字子叔,東漢穎川人。《笑林》一書,亡佚已久,僅存遺文二三十則,散見於《藝文類聚》、《太平廣記》等書中。調侃戲譫,為中國一切笑話文學的開山之作。例如: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這是大家耳熱能詳的笑話,也是宋明以來,許多笑話書的典範。執竿者固然愚態可掬,自以為是的老人,尤笨得無以複加。但我們注意,那個笨老者在提出他那套令人發噱的辦法時,說話的語態和自負多聞卻正愚不可及的神味,造成了中國笑話文學中獨特的一種《冷雋》的筆法。利用對比與反襯,烘托出一個惹人發笑的場麵:文字表麵很溫和,不慍不火,卻是運筆如刀、深刻萬分。正因《笑林》文學簡潔,述精彩,誹諧而不傷溫厚,所以在當時即有許多仿作相繼問世。如楊鬆珍的《解頤》、侯白的《啟顏錄》等,都很著名。《啟顏錄》十卷,內容豐富,但事較淺浮,也較喜歡用鄙俚言語謔人。誹諧太過,有時不切免流於輕薄。中國笑話書中,有很大一部份猥褻或尖刻的毛病,是承繼這個傳統而來的。

《啟顏錄)之後,唐何自然的《笑林》、宋呂居仁的《軒渠錄》、沈征的《諧史》、周文玻的《開顏錄》、天和於的《善謔集》等書,都很著名。其中仁興書堂彙刻的《笑苑千金》三卷和《笑海叢珠》三卷,都能說明除了文人的努力之外,書商在這方麵的貢獻。尤其是明清以來,因為笑話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雅俗共賞,書商除了翻刻增印之外,也有許多拚湊割裂,以應付市場需求的刊本出現。俗字、別字、錯字、奪文、衍文甚多,造成後人閱讀

的障礙。但就整體來說,對笑話的推廣與延續,書商的地位極為重要。我們可以想象:當讀者在茶邊燈下,蜷縮著翻動一頁頁笑話書時,那份喜悅與暢快,是可以清除對這些俗文誤字的不滿的。《笑海叢珠》的扉頁上,有仁興堂的說明,大致可以代表一些笑話書的意義及這類書籍印行的原因與目的。

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優旃、方朔、東坡、佛印之徒,莫不以此遊戲人間。則亦人生樂事也。書市舊有《笑林》,陳腐鄙裏,使人聽厭。本堂重新收拾江湖新奇名話,重新刻梓,流布四方。雖木石心腸,聽之亦當莞爾①。事實上,每一本新的笑話書問世,都是聽厭了舊材料,重新收集江湖新奇名話而加以改編的。所以每書重複雷同的情形十分嚴重,有許多笑話竟因此而不能確知原出於某書。——當然,對讀者而言,源出於某書並不重要,他們所專注而關切的,隻是笑話本身。和《笑海叢珠》上所提到的那些人物(東坡、佛印、東方朔等)一樣,人們在笑話的諧謔中,獲得了許多生活的閑趣與智慧。

以上這些說明,是就《笑話書》的起源與演變而說的。若論起中國的笑話,當然不僅限於此。笑,是人類這種無毛直立脊椎動物的特征之一,所以它的來源也和人類一樣古老。笑話的前身是人們彼此間“開開玩笑”,《論語》裏孔老夫子所謂“前言戲之耳”即是此類。當人們自覺地運用這些有趣的事情做為談話的材料時,笑話即已成型。《韓非子》《孟子》等書所記載的一些宋人故事,嘲笑的意味很重,也帶著不少諷勸,成為中國笑話的典型。隻不過沒有輯錄成專書而已。為什麼中國笑話起源很早,卻一直要到漢末才有這方麵的專書出現呢?要考察這種情形,我們不得不溯源於古代的“優人”。

據《列女傳》所說,夏桀時已有優人了,這種記載可不可信,我們不管,目前確實可考的優人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優施、楚國的優孟和秦國的優旃。優人善長歌舞與調謔,因為他們都是些侏儒,所以動作滑稽,言辭靈活。相傳有名的晏嬰也是個優人,但已不可考證了。這些優伶,本都是王公巨室所豢養的一批開心果,遇到節日慶典,就找他們出來歌舞調謔一番,供人哈哈一笑。但優人雖是賤業,卻有個很可貴的傳統與職業道德。那就是他們的諷刺或戲謔,往往在笑話本身之外,涵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大部分是譏諷時事、勸諫帝王,少部分是講示人生道理。他們有機智,也有膽識,往往對國家政策有決定性的影響力,例如秦始皇要造廣大的園囿,不準群臣反對,揚言誰敢反對就殺誰。一些文武大臣無不驚栗。隻有優旃十分高興地拍手迎合秦始皇,並且建議園子愈大愈好,如果造好了,希望能多養些鹿。秦始皇當然很高興,連忙問他養鹿幹什麼?優旃說,以後六國軍隊來攻,可以派鹿用角觸殺他們。秦始皇這才默默地打消原來的念頭。因為很明顯的,國家要富強、要抵抗外侮、要發展拓植,須要人力與物力,如果開辟廣大的園囿供帝王個人賞樂打獵,對人力財力的損失多麼嚴重!優人慣用以退為進、正言若反的方式,達到勸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