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靈感來源之一:“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一詞,來自佛教中《維摩詰經·觀眾生品》裏的一則故事,講述的是西天佛祖在靈山授業之際,暗命天女百花仙姑在空中拋灑下百花以試探他們的德行修為,因有:“結習未盡,固花著身;結習盡者,花不著身。”
待花雨紛飛落下,及至他人衣襟上不著,唯有到了弟子聲聞身上卻未落地,他深知自己修行不夠,遂主動向佛祖告命,自願謫落塵埃再受一次輪回之苦,佛祖欣然應允,於是,聲聞滿懷心事下界而去,百花仙姑見之默然無語。
撰文靈感來源之二:“風神未肯留情,美人誰護”
唐天寶年間,洛陽城外處士崔玄微,於一春夜偶遇幾位佳人,有綠衣楊氏、白衣李氏、絳衣陶氏、緋衣小女石醋醋和封家十八姨。故而興致勃發,命仆取酒與之共飲為樂。不想,席間十八姨失手打翻酒杯汙了醋醋衣裳,醋醋發嗔叱之,酒席不歡而散。明夜,諸女又來,醋醋言諸女皆住苑中,多被惡風所撓,求崔於每歲元旦作朱幡立於苑東,即可免難。時元旦已過,因請於某日平旦立此幡。是日東風刮地,折樹飛沙,而苑中繁花不動。崔乃悟諸女皆花精,而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出自唐穀神子《博異誌·崔玄微》。
撰文靈感來源之三:女主的閨名:梅兒。
“梅”字靈感來自明朝《警世賢文》中的那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暗合著她姿色絕美、武功蓋世、淡泊冷傲等等特質。“梅香”常用來比喻政績清明,這較符合文中的時代背景;“梅香”也多是古代婢女的代稱,這也正合著女主禦前丫頭的身份。
——————————————————————————————————————
第1章:月神花仙
華朝末世,天垂異象,炎夏飛雪,江河泛濫,種種不祥,非止一端,然當時的君王仍不思社稷,整日沉迷酒色、昏庸無道,以至天下大亂。
時關外夏族趁著泱泱大國日漸頹靡之際,突然不宣而戰,揮虎狼之師南下,一舉篡奪了人家近三百年的基業,這雖說是天命使然,但終因殺戮過重,引來天妒人怨,因此有上界仙家言官具奏掌管三界的玉皇大帝,欲要請旨降災予以嚴懲,虧有眾良神條陳,玉帝最終決意派遣一天魔下界,擾亂夏室,以彰顯因果報施。
古語雲:君權為天所授,故凡間帝王稱為天子,天子有代天宣化之大任,每當其行事德行有虧時,必遭上界天譴,屆時或降下天災,或派女魔下界惑亂君心,如夏代妹喜、商代妲己以及大唐的武曌莫不如此,至於此次會派哪位神魔?則由玉帝交由西王母來全權定奪。
王母乃眾女仙之首,三界十方的女子,凡得道登仙者,皆歸她來管轄。此事傳出,未等王母指定人選,早有人毛遂自薦而來,那便是居於廣寒宮裏的嫦娥。
嫦娥,帝嚳之女,因竊食了丈夫後羿的不死丹藥,飛升到月宮成了太陰仙女,有一得必有一失,如今她孤身守寡久居廣寒,身邊唯有玉兔為伴,難免冷清寂寞了些,此時聽有下界這等美差,忙來自薦。
在昆侖山瑤池旁,嫦娥遇見好友風神十八姨,一問得知,原來她也是為此事而來,於是,二人同往覲見。
王母平日對嫦娥一向寵愛,當初她所吃的丹藥便出自自己之手,當聽說她有思凡之心,便毫不猶豫地應允了。至於風神,王母卻猶豫了。嫦娥見狀,忙嬌聲幫著她說好話,還道自己真心想與十八姨一塊兒去也好有個伴兒,不然自己也太孤單了。王母聽了,覺著也有道理,便勉強答應了。二人大喜,叩謝回去後,隻待選一吉日同往下界。
人分美醜善惡,仙界亦是如此,月姊行為稍有欠缺,並非人人如她一樣,此事傳到悲天憫人的百花仙姑那裏,她心念一動,掐指一算,得知此時相距夏朝開國皇帝天夏帝的陽壽將盡,還有不到二十年的光陰,天譴一事將應驗在他的繼任者四皇子夏承漢身上,此人正是因自己散花而被謫轉世下界的聲聞,再一算,又知將來他必是一位勤政愛民的明君聖主,若他遭劫難,非但對其本人來說不公,就是於天下百姓也是極為不利的,於是她命人請來百果、百草、百穀三位知交姊妹,私下裏共議出一條絕妙的對策出來。
三月三,正是西王母聖誕,各路神仙齊來賀壽,百花仙姑趁著歡愉之際,攜眾仙家姊妹與月老、和合二仙,向王母提議給凡間未來的聖明君主夏商帝介紹良緣,以彰顯聖母體恤凡塵、仁慈博愛之心。王母正樂著,當然不會反對。百花仙姑還乘勢主動說,願意從自己座下百位仙子中,選出十二位花仙來護佑在其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