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色黎明”(WhiteDawn)計劃成功實施之後,除了各國用於近海防禦的少量艦隊之外,幾乎所有能夠進行遠洋作戰的人類戰艦全都進入了維納斯。
最初人類隻是準備在維納斯的通道口附近建立一道抵禦碧海進攻的防線,但是在防線建設的同時,各國也派出了各自的測繪隊對防線附近的海域進行係統的海洋探測。當一份份探測報告被擺到了各國最高領導階級的麵前時,世界沸騰了。僅僅隻是在防線外一百公裏就已經發現了十數種已知礦產,而且每個礦藏的數量都十分豐富。
人是一種趨利的動物,短時間內探明的礦藏已經足夠讓各國考慮將維納斯的開發納入未來的計劃之中。經曆了近三百年的無節製開采後,地球上已經有很多礦藏已經開采殆盡,而在星球間往返技術還沒成熟到能夠頻繁地進行大量貨物的運輸來滿足地球上的需求。
因此,維納斯上被探明的礦藏就成為了各國高層眼中的必爭之物。為了得到可能潛藏的豐富礦藏,各國罕見地步調一致同意了關於擴建防線為半徑三百公裏防禦圈的提議,這便是人類絕對防禦圈的前身。
在防禦圈建立的同時,各國的礦藏開采公司便已經同時進入了維納斯中開始進行礦藏開采。在防線建設的三年時間內,碧海艦隊僅僅隻是不時地發動一次次小規模的騷擾,這些騷擾行動全都被在此守衛的人類艦隊所摧毀。
雖然人類艦隊與碧海艦隊互有損失,但是人類艦隊仍然保持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戰鬥力,並且通過開采維納斯上的礦藏,各國都開始大規模對海軍進行擴軍,造成了一種類似軍備競賽的狀況,各國也是順勢營造出一個軍備競賽的表象來掩蓋事實。
當防禦圈最終建成之後,各國便開始分道揚鑣,各展神通去搶占資源。雖然在明麵上各國還是保持著克製,沒有發生衝突,但是在實際中,各種冷對抗卻是時有發生。要不是因為還有不時對人類防線進行騷擾的碧海艦隊無時無刻滴提醒著人類這顆星球並不是人類所控製的星球,各國或許會因為維納斯上的資源開始進行真正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華國除了按部就班地在防線外圍大約三百公裏的範圍內的礦藏之上建立了大量的開采平台,對處於控製下的礦藏進行開采。除此之外華國還建立了數個距離防線近千公裏的前哨站,對維納斯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而其中最遠也是最大的一個前哨站,是距離防線六千多公裏的華國內部編號為華夏之龍二號的前哨站,可使用的平麵建築麵積達到了二十二平方公裏,前哨站中雖然所有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但是卻是實施完全的軍事化管理,並在此處前哨站常駐一支大型艦隊。
在這個前哨站中可以說是集合了華國在維納斯上最好的團隊,為的是能夠趕在其他國家之前從科考中獲得到更多維納斯的信息,為今後的戰略製定提供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