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為什麼要普及農村財務知識?答: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發展,國家的“三農”政策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實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基本要求。農業部、監察部、財政部等中央管理部門相繼印發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農村財務管理的意見》、《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製度》、《關於開展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規範農村財務管理的文件。這些文件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基本製度。村民委員會管理村級集體經濟和組織會計核算需要財務知識,村民監督小組履行財務監督職能也需要財務知識,村民閱讀村級集體財務公開資料也需要財務知識。因此,普及農村財務知識是實行村集體經濟財務公開,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需要,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保護村集體經濟資產安全的需要,是普及財務知識,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需要。
問題2: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管理要管什麼?答: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是村民組織依照國家規定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的籌資、投資、分配活動以及在組織財務管理活動過程中所形成資產、債務、收入、支出、盈餘等進行監督管理,因此,村財務管理要管資產、管負債、管收入、管支出、管分配,並通過會計的核算來反映和監督。按照《會計法》的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的下列事項,應當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資本、基金的增減;
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
問題3: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答:財務管理原則是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準則。它是從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實踐經驗中概括出來的、體現理財活動規律性的行為規範,是對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依法管理原則。依法管理,就是村集體經濟組織從事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在法律、法規和政策規章製度許可範圍內,依法從事財務管理工作。依法管理貫穿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麵,反映了財務管理活動的基本特點和基本要求,是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必須符合財政部頒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製度》的規定、符合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要求;現金管理必須遵守《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等。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財務人員以及廣大村民,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以保證財務管理活動有法可依,受法律保護,不違反法規,從而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2.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原則。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所有製組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是集體經濟的主人,他們有了解村集體經濟情況和參與管理、參與盈餘分配的權利。為了保障村民的合法經濟利益不受損害,國家要求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對於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涉及籌資、投資、分配的每一項重大經濟活動和財務事項,都必須經過成員民主討論決定,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情況要定期向村民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3.資金合理配置原則。資金合理配置,就是要通過對資金運用的合理安排,來達到各項物質資源的合理利用,達到最優化的結構比例關係,如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的構成比例;對外投資與對內投資的構成比例;負債與權益資金的構成比例;短期借款與長期借款的構成比例,等等。隻有資金合理配置,資源構成比例恰當,才能保證經營活動的順暢高效進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資金合理配置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村集體組織進行資產結構決策、投資組合決策、籌資決策和收益分配決策等都必須貫徹這一原則。
4.風險控製原則。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經營和投資都存在風險,一般情況下是低風險得低收益,高風險則可能得到高收益。但是,投資在先,收益在後,投資後能否獲得收益是不確定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投資經營不能隻考慮有收益,更要考慮發生損失的可能。因此,風險控製原則要求村集體組織對每一項財務活動要全麵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凡是有風險的事項,都要貫徹分散化解的原則,降低風險,重要的投資決策要集體討論決定,不能由村幹部個人獨斷決定。
5.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利益關係原則。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直接體現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問題,尤其是收益分配方麵。所以,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和財務管理製度進行財務管理,保證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經營、依法理財,正確處理各方麵的利益關係,使國家、村集體和村民的合法利益得到保護。
6.統一管理與分散管理相結合原則。國家對村集體實行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因此,在財務管理上也必須實行統一管理與分散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製。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對村直接經營的生產經營項目和管理服務事項的財務活動實行統一管理,對獨立核算的企業等經濟組織和承包經營的農戶等實行分散管理。
問題4: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建立哪些基本的財務管理製度?答: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健全以下財務管理製度: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製度、財務預決算製度、貨幣資金管理製度、實物資產管理製度、債權債務管理製度、票據管理製度、會計檔案管理製度、財務開支審批製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製度、會計人員管理製度、村幹部離任審計製度等。
問題5:我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有哪幾種組織形式?答:從我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實踐來看,可歸結為四種組織形式:
1.村財自管,是指村裏的財務會計業務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管理和支配,即在村民委員會領導下,單獨設立財務會計機構進行核算,設立村民財務監督小組進行監督。
2.村財鄉管,即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製,是指在鄉鎮(街道)設立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機構,在不改變村集體資產所有權、資金使用權、財務審批權、民主理財監督權的前提下,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表決同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機構簽訂委托代理記賬協議,由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機構對村級財務實行統一製度、統一票據、統一核算、統一記賬、統一公開、統一建檔。財政部2008年發布《關於開展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推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管理體製,已成為現階段我國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管理體製的主要形式。這種組織形式能規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