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天才”層出不窮的今天,孩子的智力發育成了家長們相當關注的一個話題。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具備“過人”的聰明才智,他們越來越注重孩子智力發育問題,特別是啟蒙階段的智力開發問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數以億計家長的共同心願。

《早期教育與天才》的作者——日本學者木村久一曾經說過:“生來具有一百度能力的孩子,如果從他一生下來就給他理想的教育,那麼他日後就可能成為具備一百度高能力的成人。如果從五歲才開始進行教育的話,即使教育再好,日後也隻能成為具備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到了十五歲才進行教育的話,他成人後的能力就隻剩下四十度了。”看來,教育時間的早晚、方法的好壞,對於孩子能力的開發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1920年,印度的一個小山村裏,獵人們捕獲大狼時,在狼窩裏發現了兩個女孩。其中大的年齡大概有七八歲,小的兩三歲。在被人們發現之前,她們一直由狼撫育。人們將這兩個孩子送到孤兒院,大的取名為卡瑪拉,小的取名為阿瑪拉。

兩年後,阿瑪拉因無法適應人類社會的生活而死去。卡瑪拉一直活到了16歲,但經過孤兒院神父長達6年的教育,她僅僅掌握了45個詞語,隻能夠勉強說幾句話,綜合能力低下,智力水平隻相當於一個三四歲的孩子。

這兩個狼孩重新接受人類文明教化的經過,被詳細載入了相關書籍。一經推出,馬上獲得了廣泛關注。人們紛紛揣測,兩個人類的孩子,為什麼在重新接受人類文明教育時,會無法適應呢?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兩個“狼孩”的事例,充分說明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教育,會起到決定一個人一生能力高低的關鍵作用。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們的身上寄托著父母殷切的期望。讓孩子成材是每位家長的心願,因此,孩子的智力發育問題就成了廣大家長最為關注的事情。3—5歲,是孩子智力開發的啟蒙階段,是決定孩子智力發展走向的基礎時期。本書就是針對處於此年齡層孩子的智力啟蒙而編寫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要教得“早”,更要教得“好”,本書根據3—5歲孩子的智力發育特點,運用生動科學的語言,采取寓教於樂的方式,通過大量的故事、遊戲,為家長們提供全麵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的諸多具體方法,對於快樂、有效地提高3—5歲孩子的智力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相信廣大家長在閱讀此書後,運用書中所介紹的各種促進孩子智商提高的科學知識,可以全麵提高孩子的綜合智力水平,真正實現“幼教”與“優教”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