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同學中的人緣並不好,因為經常“說謊”。譬如他撿到了一塊怪異的石頭,他會對同學說:“這是一枚寶石,可能價值連城。”同學們當然哄堂大笑。可是他並不在意。
久而久之,老師把他的問題反映到了他的父親那裏。父親聽了卻不認為孩子是在撒謊,而是進行想像。父親沒有批評他,隻是暗中觀察他是否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在說謊。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裏撿到了一枚硬幣。他神秘兮兮拿給他的姐姐說:“這是一個古羅馬造的硬幣。”姐姐拿過來一看,卻發現這隻是枚十分普通的舊幣,隻是由於受潮生鏽,顯得有些古舊罷了。孩子的姐姐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希望父親好好懲罰他,讓他改掉那種令人討厭的“說謊”習慣。可是父親聽了卻把孩子叫過來說:“我怎麼能責備你呢,你的想像力真偉大。”
對於孩子父親的慫恿行為,許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勢必害了孩子,他長大以後會變成一個滿口大話,虛偽的人。但是,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孩子長大以後卻成了著名的科學家。
他的名字叫達爾文。
現在,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進化論”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像和為此進行的大量實物證明之上的。沒有想像,就沒有今天的“進化論”。
想像力是創新型人才的一大突出特點。想像是我們的一部分。它就像我們的腳、我們的手、我們的心、我們的大腦。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假設的時代,生活在想像的世界。他們給自己的玩偶取名,他們創造新的名詞,他們建立新的關係。也許因為他們太幼稚,隻靠想像生活,現實好像與他們無關。
成人因為現實的原因而不能夠自由地想像,成人無時無刻不與責任聯係在一起。然而,你應該培養自己的想像力。你應該理智地運用這種能力,擴大視野,錘煉自己的創造力和獨特性。
把木梳賣給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
麵對眾多應聘者,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的賣給和尚。”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涮嗎?於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後隻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負責人交待:“以十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
十日到。負責人問甲:“賣出多少把木梳?”答:“一把。”“怎麼賣的?”甲於是講述了曆盡的辛苦:他是如何遊說和尚讓他們買木梳,但無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問乙:“賣出多少把木梳?”答:“十把。”“怎麼賣的?”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
那座山上有十座廟,於是住持買下了十把木梳。
負責人問丙:“賣出多少把木梳?”答:“一千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一千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創新能力也是創造健康、充實、有意義的人生的重要保證,對個人的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一個不斷複製自己的人,必定會對生活產生厭倦,感到空虛與無聊;而一個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的人,即便在平凡的崗位上,也會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的形成、發展與發揮,依賴於人的某些心理品質。對於創新來說,有兩種最重要的個性品質:保持驚奇和自我信任。
必須擁有的創造力
他是一位隻有小學文化的青年,家住邵陽偏遠山村,家境十分貧寒。為給身患喉癌的父親治病,欠下十四萬元的債,更使他陷入極度貧窮。
為還債,為擺脫貧窮,他走上了壽險推銷的路。開始,隻在街上擺了一張谘詢台,逢人便進行保險宣傳,結果一天下來,沒有一個客戶。接下來,上門拜訪,結果七天下來,隻賺到3.7元,還是好心的房東打發他的。最後是瘋狂地發送名片,結果名片被人丟在走道、垃圾桶甚至衛生間。
不斷的拒絕和失敗,他開始思考:為什麼會丟棄我的名片?如果我的名片有特色,別人喜歡肯定不會丟掉了。於是他精心設計名片:把名片過塑,在裏麵放上五角錢,作為別人給他打電話的話費。這一招果然靈,在最初送出去的一百張名片中,他簽下了三十三份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