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眷戀不舍(1 / 3)

劉季武很快便自健銳營中抽調了王誠麾下二百來名士卒,前往武庫中搬運長刀、鎧甲等物。這些原先多出身輔兵的士卒們如今雖已在編製上轉為正兵,不過許是因為人手不足的緣由,每逢遇到什麼事,還多是由他們來客串輔兵的工作。李延炤雖是有心征募充足的輔兵。不過苦於當下縣中勞動力不足,這一設想便愈發顯得難於實現。

李延炤念及自己與辛翳之前關於正輔兵之間曾有一番問對,此時想來,自己施行起來,這等絕好的兵製尚且難以落實。而現實也並非是自己不想,而實在是此事操作起來才發覺其中難處。不由得更是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說著簡單,做著難。

王誠麾下這些士卒在多級將佐的督促之下,很快便將武庫中相應數量的全身鐵甲與諸刃長刀搬運了回來。按照劉季武的命令紛紛裝車待運。而李延炤也很快將準備遞送給辛岩的信寫好,隨後找出一個木筒,將之以火漆封緘,隨後蓋上自己新得的那一方“昭武將軍”的官印,不無得色地喚過一名護衛,令其將之交至準備親自押送這批武備的王誠手上。

天色已臨近黃昏,故而李延炤令王誠次日出發。想必這些物事裝車之後去往武興也需走個三兩日,王誠麾下士卒已紛紛去準備路上吃用的幹糧。

連日來籌備出征之事,李延炤也感到有些疲累。回到營中便倒頭大睡。次日營中開飯鼓響起之時方才一覺醒來。他披甲出門巡視一番,便見王誠所部已是準備妥當,正準備出發前往武興。數十輛大車之上,長刀鐵甲早已用木箱裝上封好。而王誠麾下也皆是全副武裝,看上去威風不已。

親自在轅門處將王誠所部送走,李延炤正待前往外營,準備觀摩雷融帶隊外出操練,卻見一名騎卒奔入營中,跑到李延炤身側,行過禮後,便湊近他耳畔低聲說了幾句話。

這名騎卒是陶恒心腹,自原先陶恒尚在隴西時,便跟隨他來此。倒也算熟麵孔。而他言及之事,正是遣去隴西做探子的崔陽已返回縣城,暫居城中驛館,並請他們這些接引的騎卒代為通知李延炤,隻道自己有要事回稟。

李延炤得知崔陽前來,所要知會之事自然非同小可。他便去馬廄中牽馬,隨後指定那騎卒引路,兩人便出營,一路向驛站而去。自那次民亂之後,陶恒送崔陽出城返回隴西,陶恒便幾乎成為了崔陽的接引人。哨探之事密不可宣,而李延炤也覺陶恒辦事靠譜,且他麾下騎卒仍時不時渡河哨探,因此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諸多哨探的接引人。

陶恒也知崔陽及其麾下人所從密事。他也很自覺地從來沒有試圖打探。而這種表現,恰恰讓李延炤覺得極為放心。

二人到達外城驛館中,將馬交給驛卒,隨後便先後進入其間。看守驛館的驛丞見李延炤入內,便也沒有多問什麼。這驛丞之前也是軍中老卒。不過在令居之戰中被敵人箭矢射中腿部,後來雖經醫治,卻一直未能痊愈,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恰逢前任驛丞年事已高,申請退休。而這跛腿老卒又粗通文墨,李延炤便與辛彥商議了一番,讓這老卒來做了這個驛丞。

除卻這老卒之外,大戰中負傷的諸多將卒,有的被安置到了縣衙或是監牢之中任職,有些進入商隊之中,替縣府打理起了買賣。而執意歸鄉的老卒們,則被分開下放到各個鄉裏,由縣府出錢為他們修了房子,又調了耕牛使他們方便耕種,而不至於忍受耕種過程中的勞累之苦。對於李、辛二人,這些不得不離開軍中的老卒們,皆是交口稱頌。

李延炤在那騎卒的帶領之下上了樓,隨即那騎卒敲開一扇門,李延炤隨即行入,騎卒很自覺地離開,到樓下堂中守著去了。而進入屋中的李延炤,看到開門之人的麵目之時,卻兀自吃了一驚,道:“怎麼是你?”

開門那人卻正是早先在營中操練時間博戲,敗露之後又要痛下殺手,卻最終未遂的徐衛。不,現在應該叫餘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