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二十三年春,原本是萬物複蘇的生機之時,楚國都城慶城卻傳來噩耗,榮寵一生的妖妃萬妃病逝,明宗悲痛欲絕。
這一年,整個楚國都沉浸在妖妃過世的霧霾中,明宗對所有關於萬妃的一切都甚是在意。
雖然已經內定了太子,卻遲遲沒有頒旨,眼看著明宗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眾大臣們便開始蠢蠢欲動。
這樣的日子堅持了不過半年左右,同年八月,明宗終於油盡燈枯,含笑追隨萬妃而去。
一時間,朝堂大亂,因為太子人選隻有內定,並沒有真的頒旨,這樣一來,所有皇室子弟都開始活動,希望可以在這樣的時刻一舉登上人上人的寶座。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太後卻拖著年邁的身子從久未離開的佛堂中而來,她手中捧著的竟是明宗早已擬好的聖旨。
而當聖旨頒布後,文武百官全部震驚了,明宗竟然將皇位繼承人選定為那個人,那個,據說一出生就身帶不祥的皇子。
而當一身龍袍,在文武百官麵前慢慢登上龍椅的新皇百裏翊出現在眾人麵前時,所有人更是驚呆了。
這位新皇,據說自出生就克死了生母,而後一直生活在冷宮中,先帝更是不知道他的存在。
直到先帝在萬妃病重之時感歎自己一生竟再無子嗣之時,將這位皇子保護得很好的太監李敏,才冒死向先帝道出,其實先帝是有一子的,隻是這位皇子自幼便身帶不祥,所以才一直養在冷宮中。
據說,先帝在見到他之後,曾大病一場,之後先帝便再不願意提起見他的事情。
直到先帝過世,新皇登基,所有人都沒想到,先帝竟然會將皇位傳給他。
想那氣度不凡,屢建功勳的攝政王爺百裏奚,以及那雖不是嫡出,卻文武雙全,百官們皆看好的小王爺百裏毅,哪個不比這位新皇有頭有臉。
就在百官們在心中腹誹不斷,意欲強行將新皇拉下馬之時,那看似瘦弱的新皇百裏翊隻淡淡的冷眼掃過麵色各異的百官,麵無表情的說了一句話,所有人立刻惶恐的跪在地上,再不敢在心裏胡亂猜測。
他滿意的看了眼麵前跪了一地的百官,唇角微微揚起,方才他隻不過說了一句話,“凡皇家之事皆是朕的家務事,百官皆不得妄議,否則,按謀逆定罪!”
謀逆,這可是重罪,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個看上去瘦弱不堪,那寬寬大大的龍袍穿在他的身上,竟讓他有種飄逸出塵,飛升雲顛的感覺,這樣的人,竟然隻用一句話,便讓所有人都再無異議,當中內情自不必說。
而在新皇登基後才姍姍來遲的攝政王百裏奚,以及那滿身風塵的百裏毅都在已經塵埃落定之時,才趕到大殿,而且還是被新皇派人將所有兵馬全部攔在城外,不準帶兵進城。
待二位王爺受封之後,新皇百裏翊便下了一道聖旨,命二位王爺在京中休養生息,至於兵權暫時交由他來管理。
至此,眾文武百官才明白過來,真正厲害的人不是那威風八麵,屢建奇功的攝政王,亦不是那文武全才,極會籠絡人心的小王爺,而是,不顯山不露水,便將大局完全掌握在手中,成功登上皇位,並收回大權的新皇百裏翊。
新皇登基後的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成,這便是後世廣為流傳的弘成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