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領導職責:領航導向穩掌舵(一)(1 / 3)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科學把握的基礎上,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農村領導幹部是農村各項事業的組織者、推動者、實施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頭人和排頭兵。進一步明確農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工作職責,既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殷切期望,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迫切要求。

村支書領航“致富路”

2008年的村委換屆,66歲的龔來文再次以高票當選,這是他從1966年任山西省沁縣佛堂岩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第44年連任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來,龔來文始終牢記黨的宗旨,以發展經濟、服務群眾為己任,贏得了佛堂岩村群眾的信任。他本人曾多次榮獲省、市、縣級“勞動模範”和“全國林業勞模”等榮譽。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佛堂岩村70%以上的人是從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逃荒而來。過去,這裏被人們習慣性地稱作“逃荒村”,是沁縣有名的貧困村。龔來文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經過多方考察研究,龔來文決定從改善生態環境入手謀發展,在本村閑置的11000畝荒山上植樹造林。由於和其他村不一樣,佛堂岩村是一個移民村,黨支部號召植樹時,正值土地下放不久,村民們的老家都傳話來說,回去就能分上地,而且都是水澆地。於是,部分村民就生出再返老家的想法,心緒不寧。而且大家對植樹造林未來的所得利益心存疑慮。為打消群眾的疑慮,龔來文挨家挨戶走進鄉親們的家裏,到炕頭上談心,去地裏和他們一同幹活,講黨的政策,告訴大家將來可以得到的實惠。老支書的熱心打動了老百姓,老支書一句“吃沁縣一個窩窩,綠化一個坡坡”的話穩住了鄉親們。1981年春天,佛堂岩村綠化萬畝荒山的戰役打響了。通過10年苦幹實幹,30年精心管護,佛堂岩村幹部群眾硬是造出了11000畝人工林,實現了全村減荒目標。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84.6%,人均45畝生態用材林。漫山遍野的油鬆、刺槐已實實在在變成了一座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銀行”。1990年,龔來文在帶領全村黨員和群眾修複耕地300畝,壘溝造地100多畝,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後,率先試驗發展集體果園,試種成功後轉包給農戶。同時,構築“十萬株核桃,百萬隻土雞”的綠色環保生態農業,不僅改變了單一的農業發展結構,而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龔來文為了讓佛堂岩的村民過得更加富足,他廣辟增收渠道,真正發揮了“雙帶”作用。在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積極開辟外部增收門路,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

如今,佛堂岩村群眾的腰包鼓了,生活富裕了,但龔來文並沒有滿足,他仍將群眾冷暖作為頭等大事,看群眾臉色、聽群眾呼聲、想群眾利益。一方麵,他積極改善群眾住房、生活條件;另一方麵,他增加村民福利,統籌規劃全村老有所養的問題。在龔來文的帶領下,這個地處太行山深處,僅有245口人的偏僻小山村改變了落後麵貌。2009年,佛堂岩村糧食總產量130萬斤,人均收入5000元,連續12年獲得山西沁縣“首富村”稱號。

(來源:人民網,2010年8月10日)

1.新時期農村領導幹部要承擔什麼責任?

2.新時期農村領導幹部要發揮什麼作用?

3.新時期農村領導幹部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第一節位卑不敢忘憂國

農村幹部也叫鄉村幹部,一般包括鄉鎮幹部和村級幹部。特別是村一級組織處於我國社會結構的最低層,雖然不是一級政權組織,卻是農村社會結構的基礎,村幹部處在鄉鎮基層政權組織和農戶這兩者之間,他們既是農戶,又是村裏各項工作的承擔者、決策者,是黨和政府聯係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發展農村經濟最直接、最具體的執行者。村幹部所做的工作盡管是非政府的管理工作,但工作的好壞,不但關係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而且還直接關係到基層政權組織的鞏固,關係到經濟的發展,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農村幹部的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一、農村領導幹部職責的內容

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和諧,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農村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加快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這個中心,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農村領導幹部肩負著領導農民建設新農村的重大責任,他們級別不高,但是職責卻不小。正如案例中龔來文支書領航“致富路”,他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社會生產力這個中心開展的。因此,農村領導幹部的職責主要是:

1.執行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組織和帶領村民發展農村經濟

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是以我國國情為依據製定出來的,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全麵落實各項農村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和帶領村民發展農村經濟,是農村領導者的重要任務。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本地實際出發,組織和帶領農民群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積極發展公有製經濟,同時鼓勵和引導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躍上新台階。二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在穩定和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努力開拓第二、三產業。三要發展和服務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推動下,出現的一種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從事多元化生物物質生產和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新型綠色產業。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村領導幹部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重要之旅。搞好社會服務,為引導村民闖市場提供信息、技術、資金融通、引進人才等各方麵服務。四要廣泛宣傳農村各項政策,並結合本地的實際,創造性地貫徹執行,引導農民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

2.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農村領導幹部在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當前農村發展的整體形勢不錯,但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一些地區土地拋荒、民事糾紛增多、幹群關係緊張等現象凸顯,還有一些消極腐敗的東西悄然滋生,如封建迷信活動的抬頭,賭博、賣淫嫖娼等醜惡現象的死灰複燃。因此,要十分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法製教育、社會公德教育,進行馬列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提高農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二是對農民進行科普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普及科學知識;三是組織農民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的同時,教化人心,陶冶情操,樹立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

3.健全村民自治機製,帶領村民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不是國家政權組織與行政機構,也不是經濟組織,而是村民自己組織起來的,在國家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辦理自己事情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村幹部作為村民委員會的代表者,是健全村民自治機製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工作中要在三個方麵下足工夫。一是辦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要搞好民主決策。村組工作千頭萬緒,大到架橋鋪路,小到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事無巨細。因此,民主決策對保障農民當家作主非常重要。例如:陝西省西安市小阜村新主任注重民主決策,把拍板權交給群眾,特別是小阜村過去是個亂村,粘牙事擺了一海灘,麵對群眾反映的幾大問題:村辦五個企業承包費太低、80畝高速公路拌料場土地荒、村中堆高的幾百車垃圾、土地長期未調整人均占有懸殊等,小阜村村委會召集村組幹部、黨支部召集全體黨員共同到村機磚場、製管廠、石灰場、鉛廠、樓板廠逐步丈量占地麵積,然後到垃圾山和80畝撂荒地參觀。當天晚上接著開會,先解決企業承包款過低的問題,每個廠該定價公平合理,每個人都必須發言,最後實行全體人員民主決策。與會人員逐個表態,認為應從基本的占地麵積和當地土地平均畝產值推算。最後決定:磚場占地30畝,承包費由7000元上升到3.1萬元。其他廠也重新定價,年承包款合計上升4萬元,僅村上企業承包一項,為群眾挽回損失7萬元。幾年來,小阜村從未開過這種氛圍的會議,更談不上得罪承包人維護大多數群眾的利益。開會時窗外擠滿了等候消息的群眾,結果剛一宣布,群眾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刹那間傳遍全村。這充分說明了民主決策對村民自治組織建設的重要性。二是依法規範農村各種利益關係,正確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製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保證生產和生活秩序的穩定。三是加強法製宣傳,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依法治村、民主管村,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和落實村務公開製度。要以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為重點,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強化執法監察,促進村幹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一切依法律、按政策、照程序辦事,使村黨支部依法控製和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有所提高。

4.加強農村領導幹部隊伍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源泉

建立一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農村領導幹部隊伍,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非凡。在這方麵,農村幹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要提高適應市場、領導發展的能力。要抓好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知識的學習,抓好農業知識和經營管理知識的學習,使自己成為領導經濟工作的行家。二要善於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見博則不迷,聽聰則不惑。”學習是領導者智慧、水平、能力和政績的源泉,是新時期農村幹部提高素養,增強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需要。具體來說,我們的幹部要堅持和學習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好黨的農村方針政策,提高政治素養。三要加強農村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農村後備幹部隊伍是團結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骨幹力量,是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基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農村後備幹部隊伍。村幹部要認真做好村民組長的培養、教育、選拔和管理工作,為村主要幹部準備後備力量,增強村級組織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