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低碳潮流:全球低碳大博弈(一)(1 / 3)

兩百多年前,蘇格蘭發明家詹姆斯瓦特發明蒸汽機以後,人類開始步入工業化社會,逐漸擺脫土地的束縛走進城市,人類的吃、穿、住、用、行無不受著工業化的影響。然而,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為了追求速度與效益,也走進了高碳時代,逐漸產生了高碳危機。青山、綠水、野生動物慢慢地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汙水橫流、空氣汙濁、塵土飛揚、沙塵酸雨……

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了《能源白皮書》,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正式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成為最早把“低碳經濟”寫進政府文件的國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英國政府將曼徹斯特、利茲、布裏斯托三大核心城市作為“低碳示範城市”,由此英國也成為世界上最早建設低碳城市的國家。此後,丹麥、日本等都紛紛建立了低碳城市發展計劃。從此,“低碳”在全球流行,逐漸成為一種國際潮流。

拯救地球,請珍惜最後一次機會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於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這是一次舉世矚目的盛會,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曆史上級別最高、人數最多的大會,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出席了峰會。哥本哈根會議之所以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是因為《京都議定書》第一期承諾將於2012年到期,根據《巴厘行動計劃》,國際社會必須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南非德班召開,本次會議是《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12年到期之前的最後一次重要會議。在經曆了“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跌宕起伏和“墨西哥坎昆峰會”的靜默進展後,德班大會被各界稱為“人類為拯救地球達成共識的最後一次機會”。

“德班氣候變化大會”會期延長。《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秘書處10日淩晨宣布,當地時間2011年12月10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同日16時)之前,不會舉行全體會議,這意味著會期可能拖延到當地時間10日下午或晚上。據悉,一份新的決議草案已經出爐,正由各方代表審閱。與早先的草案相比,除了要求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加大減排力度、落實資金和技術援助之外,也采納了歐盟提出的2020年後減排安排問題。不過,具體措辭是否使用歐盟提出的“路線圖”、“法律效力”等詞句,還存在爭議。依據大會的日程表,德班氣候大會原定9日結束。但由於各方分歧較大,會議的會期被延長。各國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資金支持等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而此前在曼穀、波恩和巴拿馬召開的氣候變化談判進展不大。此次峰會是否會重蹈哥本哈根峰會的覆轍,甚至讓《京都議定書》就此止步?在經過14天的艱苦談判之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第七次締約方會議11日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正式落下帷幕。大會最終通過決議,對《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作出了安排,啟動了綠色氣候基金,建立了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由於《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年底到期,如何保證發達國家簽署第二承諾期成為德班氣候大會的關鍵問題。根據會議達成的有關發達國家進一步減排承諾的文件,《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將於2013年1月1日起生效,到2017年12月31日結束,目標是發達國家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5%至40%。大會同時決定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該工作組將於明年上半年投入工作,在2015年前負責製定一個適用於所有《公約》締約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各締約方要在工作組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從2020年開始根據該法律工具或者法律成果探討如何減排,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德班氣候大會宣布啟動了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氣候基金。大會通過的有關成果文件顯示,一些國家已經表示願意為該基金的啟動提供資金。基金有望在2012年完成相關工作,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準備好使用基金,促進發展中國家建立本國的清潔能源藍圖,適應氣候變化。無論如何,隻有同舟共濟,才能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預防和應對更大的自然災害。

1.人類應該怎麼直麵高碳難題?

2.低碳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狀況是怎麼樣的?

3.怎樣理解低碳責任?

4.廣大農民應如何加入低碳行動?

第一節世界流行低碳風

當氣候變暖日益成為人類生存的重大威脅時,低碳化似乎是通向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圍繞“低碳”這個話題,也衍生了一係列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隨著人們對低碳的認識不斷加深,世界各國開始構築低碳社會的夢想。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實力率先打出了低碳行動的旗號,試圖在世界的低碳發展潮流中爭得領先地位和主導權。

一、英國:圓低碳轉型之夢

英國是世界上率先提出低碳的國家之一,它一直在引領全球低碳經濟發展,創造了多個第一,不僅將低碳經濟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而且將低碳經濟作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層次、全方位推動其低碳經濟發展。英國繼2003年《能源白皮書》之後,於2006年10月發布了由英國政府委托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現任英國政府經濟顧問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Stern)領導編寫的《氣候變化的經濟學:斯特恩報告》,對變暖的經濟影響作了定量評估。報告認為,氣候變化的經濟代價堪比一場世界大戰帶來的經濟損失,並呼籲全球躺在低碳經濟轉型。

到了2007年5月,英國政府發布了新版《能源白皮書》,提出了為實現能源安全和加速向低碳經濟轉型需采取的一係列國內外行動。行動同時還包括:節約能源;開發清潔能源;在競爭市場定價的基礎上,確保能源可靠供應。具體措施包括:建立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框架,及強化執行歐盟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計劃;積極減少排放,為整個英國經濟設定一個法定的捆綁式碳排放目標;設定一個為期五年的碳預算,確定CO2總排放量;在實現完全競爭和透明的國際市場方麵取得進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激勵和管製,估算節能量;為低碳技術提供更多的支持,確保良好的能源投資環境。

2007年6月,英國在世界上領先製定了《氣候變化法(草案)》,明確承諾到2020年削減26%~32%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削減60%。同時,還出台了《英國氣候變化戰略框架》,提出了全球低碳經濟的遠景設想。英國的低碳經濟是通過政府引導、市場激勵的方式來實施的,包括碳預算、碳信托、碳交易、碳稅、鼓勵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促進整體經濟結構的轉型。

2008年11月,英國正式頒布實施了《氣候變化法案》,這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約束性長期框架的國家,按照該法律,英國政府必須致力於發展低碳經濟,到2050年達到減排80%的目標。英國正在著力將“低碳模式”向全世界推廣。

2008年12月1日,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創建低碳經濟—英國溫室氣體減排路線圖》報告,提出了一個涵蓋2008~2022年三個五年期碳預算的未來減排路線圖。

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將“碳預算”納入政府預算框架,使之應用於經濟社會各方麵,並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產業上追加了104億英鎊的投資,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

2009年6月26日,英國能源和環境變化部發布的題為《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報告稱,低碳經濟對英國和全世界都有益處。

2009年7月,英國在綱領性文件《英國低碳轉型計劃》中提出了宏觀構想,計劃到2020年使低碳經濟為英國帶來超過120萬個綠色工作崗位。目前,這一指標已逐漸細化到各個行業。綠色建築產業可以創造6.5萬個工作崗位,海上風能可帶來約7萬個工作崗位,波浪能和潮汐能等海洋能源的發展可帶來1.6萬個崗位。同時,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戰略》、《低碳工業戰略》、《低碳交通計劃》三個配套文件,要求能源、產業、居民生活等所有方麵都向低碳化方向發展,這標誌著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政府預算框架內特別設立碳排放管理規劃的國家。

2009年11月,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公布了能源規劃草案,明確提出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潔淨煤是英國未來能源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

英國充分認識到社會大眾是進行低碳建設的重要主體,因而製定了與居民住房和日常消費等相關的需求拉動型政策,引導人們向低碳節能的生活方式轉變,例如:建立公眾低碳產品購買現金返還和獎勵製度,如一所較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的住房,可每年獎勵超過800英鎊,另外還可以在能源賬單上節省約140英鎊;從2011年開始停止非節能燈泡的銷售;2016年所有新建房屋必須達到零碳排放;到2020年底每個家庭都要安裝智能儀表等。①在英國,剩飯菜的處理也成為減碳的重要一環,政府有關部門給每個家庭配備了專門處理剩飯菜的垃圾桶,這樣做等於減少了英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

二、日本:繪低碳社會情景的“福田藍圖”

日本低碳革命政策的推出,是建立在對相關問題深入研究基礎之上的。2004年4月,日本環境省設立的全球環境研究基金就成立了“麵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會情景”研究計劃。該研究計劃由來自大學、研究機構、公司等部門的約60名研究人員組成,分為發展情景、長期目標、城市結構、信息通訊技術、交通運輸等5個研究團隊,同時項目組還與日本國內相關大學、海外研究機構合作,共同研究日本2050年低碳社會發展的情景和路線圖,提出在技術創新、製度變革和生活方式轉變方麵的具體對策。

2007年2月,項目組發表了題為“日本低碳社會情景: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減少70%的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滿足到2050年日本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能源需求的同時實現比1990年水平減排70%目標是可行的,日本具有相應的技術潛力,即對低碳社會構想的可行性加以肯定。2008年5月,項目組又完成了“麵向低碳社會的12項行動”的研究報告。這12項行動涉及到住宅部門、工業部門、交通部門、能源轉換部門以及相關交叉部門,每一項行動中都包含未來的目標、實現目標的障礙及其戰略對策以及實施戰略對策的過程與步驟等3部分。①

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氣候變暖對策,即“福田藍圖”。其中指出,日本溫室氣體減排的長期目標是:到2050年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目前減少60%至80%。

2008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根據“福田藍圖”提出了具體措施、行動日程、數字目標等,闡述了在未來3年至5年內將家用太陽能發電係統的成本減少一半等多項有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內容。其中,推進低碳社會的九大具體行動計劃是:一是努力推進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術(CCS)的應用;二是積極推進燃料電池係統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三是積極推進太陽能發電及其應用;四是積極探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分擔理想模式;五是采取激勵措施推進電動汽車的高效商業化應用;六是建立國內碳排放交易製度;七是積極推進“地球環境稅”等相關低碳研究課題及其應用;八是推進商品從製造到使用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標注製度;九是調查研究采用夏令時製度的效果及成本,積極評估和構建科學的作息時間製度。該計劃明確了2020年規劃目標,以及有關技術研發、稅費政策等體製機製創新,作為日本今後低碳發展的宏偉藍圖,指導低碳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