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果
八爪金龍:高0.6~1米;半耐寒,但若有保護設施,可在-18攝氏度的低溫下存活;常綠灌木;半陰;冬季到春季,從樹頂的樹葉下麵長出漿果;每隔3年或4年在春季將樹幹截短以降低樹木高度。
日本紫珠:高3~5米;喜光照;落葉灌木;在晚秋及早春修剪貼近地麵的枝條,但頂部不可修剪;在寒冷地帶,地麵以上的樹莖會死掉;用於不規則灌木叢;以《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命名。白棠子樹是更矮小的品種。
草珊蝴:高60~90厘米;但冬季應有遮蓋及護根物;常綠灌木;為冬天結紅色漿果而種植;喜半陰;種於其他植物之下;不可讓炎炎烈日將葉子燒焦;生長快速;抗海風;最忌幹旱;如果想要它長得更大,可在冬季末將枝條截短到分叉處;通常與八爪金龍種在一起。
南天竹:高1.5~3米,但有些人工培育品種要矮一些;喜光照或半陰;常綠或半常綠灌木;冬季結紅色漿果;葉深紫綠色;種在屋簷下其目的不是如英國園藝家E·A·鮑爾斯、所說的那樣是為了方便製牙簽,而是為了防止大雨將花打落;秋季移栽並蓋上覆蓋土;早春時將老枝、死枝清除,將樹節截短以便為樹枝造型;是象征吉祥的植物。
地被植物
麥冬:高10~30厘米;喜濕潤、偏酸土壤;喜陰;秋季用樹葉腐殖質土覆蓋;夏天有穗狀花序;帶狀窄形葉子長10~20厘米;覆蓋地麵的濃密植物;不懼光照不足(宜種於屋簷底下以防止濺泥)。黑色麥冬有黑色的草葉,淡紫色小花,藍色的漿果,且非常耐寒。闊葉沿階草有多種帶條紋的類型,且非常耐寒。
吉祥草:高8~13厘米;喜中性偏酸土壤;喜半陰;常綠;最宜作地被植物;晩秋開花。
虎耳草:高20~50厘米;多年生常綠植物;葉片呈腎形,較厚,葉下部粉紅色,葉脈白色;春夏之交開白花;喜陰濕、多石之地;隻需極少土壤。
禾本科植物
草本植物
風致草:36厘米×40厘米;一種叢生的多年生落葉禾本植物的變種;帶綠色條紋的金色葉片,秋天有紅色斑點;濕潤的土壤和半陰可以帶來美麗的色彩。
印度白茅:一簇簇分散生長的多年生禾本植物;葉子長達50厘米,葉尖慢慢變成血紅色。
竹子
觀苜竹:高3~5米;從夏天一直到秋天均有竹筍長出。
黑刺竹:1.13米;喜陰;肥沃土壤;實心(不是空心)竹節,竹莖紅色有斑點。
方竹:高5~6米;竹莖四麵皆扁平;秋季與冬季長出竹筍;喜陰;喜肥沃土質;很難移栽;最宜植於小型庭院;偏愛暖和氣候。
桂竹:高10~20米;喜光照;喜肥沃土壤和溫暖氣候;很難移栽;為成竹林而種;砍下可作籬笆或手工製品。
孟宗竹:高15~20米;是最粗的竹子;可成片種植;竹筍可食;難移植。
紫竹:高2~3米;但在寒冷地區冬天枝葉會枯死;竹莖在第一年呈深綠色,第二年起呈黑色;喜陰;適宜植於小型庭院或作背景之用。
羅漢竹:竹節之間彎彎曲曲,竹節肥大;是珍貴的觀賞竹。
黃金竹:高可達8米;綠色竹莖演變為間雜綠色的鮮黃色。
川竹:高2~4米;適宜在河邊種植。
夜叉:黃色竹莖間雜粉紅和綠色斑點,第一個冬季裏在陽光的照射下呈暗紅色。
唐竹:常修剪;長到3~8米高時應阻止頂部繼續生長;須選擇能長成圓葉的旁生的竹筍,同時將其他竹筍清除掉。
較矮的竹子
維奇氏箬竹:高可達90厘米;可作濃密的地被植物;竹葉粗糙。
五葉:高1~2米;喜陰;可作地被植物或寬寬的修剪造型圍尚。
苔蘚
日本的苔蘚
苔蘚需要濕潤的酸性土質,且要求排水性能好。早春時節可移植。
蟲它苔,地鐵,扭葉小金發蘇、日本小金發蘚、金發蘚。
替代植物
方莖蚤綴:可形成濃密的常綠小地毯;春天開星狀白花。
鑽形漆姑草:高10厘米,可形成常綠小地毯。
地柏:南非多年生常綠苔蘚,濃密成團,像小地毯似的。
蕨類植物
阿留申掌葉鐵線蕨:75厘米×75厘米;落葉或半常綠;看起來像孔雀尾上的羽毛。
獅蕨:常綠蕨類植物;喜半陰或全陰;宜濕潤的酸性土壤;葉挺直,韌性強,人們常將它們比作獅鬣、蜈蚣或沙丁魚的背脊梁。
大葉貫眾:45厘米×60厘米;常綠、大葉矛狀耳蕨。貫眾在更冷的地方是半常綠或落葉蕨類;須遮蓋保護。
骨碎補:高15厘米;落葉;優雅的半裂複葉。
紅蓋鱗毛蕨:從紅色幼蕨長出的落葉蕨類。
華東蹄蓋蕨:也是從紅色根狀徑長出,間雜粉紅色的綠色複葉;兩者都需要濕潤、中性偏酸土壤,喜陰;種植時須用堆肥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