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言(1 / 3)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為日式庭園所吸引,這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安寧的環境,並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靜謐極致的自然景色。它們彌漫著一種獨特的寧靜氣氛,而這一切又是因為園林設計師在建築和種植兩方麵使用材料時非常節儉、盡量少用材料的緣故。

日式庭園的宗旨就是給人一種平和寧靜的冥想,其設計原則是克製、秩序、和諧和雅致。它們是對生命熱愛的表現,是對季節變化無常、轉瞬即逝的大自然的接受,也是對永恒的感觸和幻想。

從小巧的庭院到壯麗的園林,日式庭園都讓人沉醉於其永恒般的美景之中,流連忘返。

日式庭園是在19世紀後半葉開始在西方流行起來的。它們是日本浪潮的一部分,這股浪潮繼日本開放之後橫掃歐美達半個多世紀之久。在此半個世紀前,日本還是國門緊閉,與世隔絕·隻是在17世紀有那麼一段短暫的時間,少數的中國商人和荷蘭商人被允許繼續經商,但也隻限於長崎外的一個小島上。荷蘭東印度公司往歐洲捎回的大都是日本瓷器和上漆的箱櫃,以致於大多數人對日本的了解僅限於描畫在這些家具上的花草、鳥獸、鬆柏和島嶼。

起初,隨著中國瓷器、家具和織品上的圖案在西方確立的時尚地位,真正吸引歐洲人注意力的是中國園林而不是日本園林。當中國園林在18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出現在歐洲時,歐洲迅速掀起了一股模仿中國園林建築的熱潮,這一熱潮始於英國並迅速蔓延到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亭、台、寶塔取代了在此之前一直象征英國園林的古寺。在西方人的想象中,中國園林是文弱的才子佳人們嬉戲、對飲和奏樂的田園般的遊樂場所,當從遠東回來的遊子們形容中國園林不是像當時歐洲園林那樣講究對稱美(大多數的歐洲庭園當時仍然受著法國規則式庭園風格的影響),而是無拘無束時,中國園林立刻受到了那些急於擺脫法國傳統束縛的人們的歡迎。人們認為中國園林的魅力就在於單個園林景致中所蘊涵的千變萬化。丘園裏現存的中國寶塔和其他建築物的設計者威廉·錢伯斯爵士覺得,英國18世紀偉大的造園“能手”蘭斯洛特-加龍省·布朗在對待園林的“自然”風格的態度上未免失之偏頗。在《論東方園林》一書中,錢伯斯建議園林設計師更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地形,在種植灌木特別是花草方麵不要那麼呆板,而要注重變化,而且還要利用建築物來為庭園增姿添彩。他所提出的這些理論包含了中國園林的特點。

日本園林也是在對東方華麗奢侈、聲色犬馬的一種先入為主的模糊認識中傳入西方的。人們認為它們和中國園林一樣,人造的成分比較多;盡管錢伯斯認為恰當地利用人造成分能夠更好地美化庭園,但是日本園林卻經常被形容為矯揉造作、有失自然。然而,在其他的藝術領域裏,日本風格卻沒有引起如此的質疑。隨著日本國門的打開,更多的屏風、扇子、絲綢和木刻版畫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方,並隨之影響了西方的藝術家們和普通民眾。畫家們開始嚐試陌生的日本技法,而各大商店也開始以充滿異國情調的藝術品來迎合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口味。1875年,亞瑟·拉森比·厲貝蒂在倫敦開設了他的第一家日本絲綢專賣店。不久,以日本為主題的歌劇和輕歌劇也很快搬上了倫敦和巴黎的舞台,其中包括卡米葉·聖·薩恩斯的《日本公主》(1872年)以及吉爾伯特和沙利文的《天皇陛下》(1885年)。這兩部歌劇使日本成為了一片夢幻神奇的土地,盡管吉爾伯特在《天皇陛下》彩排期間參加騎士橋的一個展覽時親自去過一個日式小村莊,而且和村莊裏麵的女仆一起留了影。這個村莊不僅有從日本過來的手工藝人、舞女、樂師和雜耍人員,而且還有一個茶舍和庭園。

日本概念

由於日本概念的傳入,劇院可以利用的素材越來越多。許多遊記在1870~1890年期間出版,以記錄第一批冒險遊客的奇遇。不久又推出了許多小說,描寫日本女子和西方男子在日本發生的浪漫故事。皮埃爾·羅迪的《菊夫人》(1888年)以他在長崎當海軍軍官的親身經曆為素材寫成,後來被安德烈·麥沙傑於1893年改編成歌劇。這兩個版本又對吉高馬·普西尼的《蝴蝶夫人》(1904年)的創作產生了影響。羅迪的主人公去日本是想看一看那種被花草和緑色庭園所環繞的小紙房子。雖然他對這種文明不以為然,但是他希望看到自己關於日本的一些想法能得以實現。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對日本造作一麵的偏見得到了改變。羅迪的小說有利地推廣了微型庭園的概念,那裏有奇鬆、小橋和瀑布,還居住著一群嬉戲遊玩的天真女人,女人身穿著蝴蝶形袖子的衣裙,在茶舍曲線形的屋簷下張望。

另外一個在西方流行的概念是鮮花叢中的日本。19世紀末,倫敦舞台上有一部非常轟動的音樂荒誕劇叫做《藝妓》。這部歌劇是1896年在黛麗劇場首映的。隨著帷幕徐徐拉開,觀眾看到了一個叫做“萬樂”的茶館,還看到了一個魚池,魚池上架著一座紅色的拱橋,一群藝妓就倚在拱橋上。在整個劇本中,花草都被用來設置“日本”式的場景:在第一幕裏,紫藤從茶舍的屋簷處懸垂而下(盡管在日本,人們很少緊貼住宅種植紫藤);在第二幕裏,舞台上遍開著菊花,因為菊花開花較紫藤晚很久(盡管我們不知道從第一幕到第二幕到底經過了多少時間)。日本園林總是與花草和適婚女子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在《蝴蝶夫人》的最後一幕裏,女主人公和她的女仆鈴木一邊環繞住宅跳舞,一邊隨手撒著櫻花、桃花、紫羅蘭、茉莉花、玫瑰花、百合、馬鞭草和晚香玉,以歡迎蝴蝶夫人的美國丈夫平克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