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發展陸權,抗衡海權(1 / 2)

中國正麵臨著二戰以來最嚴峻的國際軍事壓力。美國的戰略東移和對華圍剿,顯然是有備而來,但俄羅斯已經不再具備當年蘇聯的實力,也不再具有當年蘇聯對於美國的製衡作用。目前,在工業體係和國防實力還沒有完全實現現代化的情況下,在國家財政收入還十分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需要獨立地支撐著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壓力和經濟壓力。為此,我們需要再次關注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重新思考中國的全球發展戰略。

地球由海洋和陸地構成,相應地形成了統治地球的兩種權力,即“海權”和“陸權”。

伴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完成和海軍力量的崛起,“海權”取代了“陸權”開始統治世界。中國作為陸權國家在近代史中所遭遇的屈辱其實在400年前西方探險家完成環球航行時就已經注定。曆史上的英國和當今的美國先後代表著海權霸主國家主宰著世界直到今天。美國的戰略東移不過是再次針對中國而展開的海權壓迫。美國的海權力量完全掌控著中國的海上貿易通路和海上能源通路。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安全和能源安全存在著極大的變數。

麵對美國及其軍事盟國的海權壓迫,目前中國選擇了“以海權對抗海權”的模式,即通過壯大中國的海洋軍事力量來對抗美國及其軍事盟國的海上軍事力量。與美國及其盟國的海上軍事力量相比,中國並不具備技術優勢和財力優勢。在這場爭奪海權的對抗賽中,中國以自己的弱勢應對對手的強勢。從博弈的角度看,中國的選擇不屬於上策。

作為明智的選擇,中國應該打造和壯大陸權,發揮陸權優勢來抗衡美國及其盟國的海權壓迫。應該看到,中國發展壯大陸權勢力具備地緣優勢、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和陸地軍事優勢。這是因為中國屬於歐亞大陸的大國,與俄羅斯、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國家具有良好的關係,具備發展陸權力量的巨大空間;中國已經掌握了高鐵技術和石油管道運輸技術,在發展壯大保衛陸路商品運輸線和石油天然氣運輸線的陸上軍事力量方麵,中國具備技術優勢、裝備優勢和成本優勢;中國擁有強大的陸軍和導彈部隊,空中軍事力量發展迅速,有能力壯大自己的陸權勢力。可以說,現代科技發展特別是運輸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完全可以在地緣政治上恢複陸權的統治地位,使陸權可以戰勝海權,恢複400年前的陸權輝煌。

中國需要發揮自身的各項優勢,采取正確的國防策略、外交策略和經濟策略,使中國逐步成為世界陸權的核心國家,以強大的陸權抗衡美國及其盟國的海權霸權。“發展陸權,抗衡海權”是確保中國免除外患的戰略前提,因此,必須成為中國長期堅持的國家戰略。

麵對美國及其軍事盟國的圍剿,中國應該采取“海上積極防禦,陸地主動進取”的突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