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尿酸升高與痛風的中醫治療(二)(1 / 3)

痛風伴糖尿病如何治療?

糖尿病與痛風兩者都是因為體內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往往伴發,血尿酸與血糖值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痛風患者約有1/4合並糖尿病。痛風與2型糖尿病,兩者存在著“共同土壤”——胰島素抵抗。因此,臨床中治療痛風合並2型糖尿病,在常規降糖、合理使用尿酸排泄劑和合成抑製劑的同時,糾正並存的胰島素抵抗也是治療的關鍵。痛風合並糖尿病的治療,也應采取綜合治療方案:飲食治療、運動鍛煉、降糖藥物、控製尿酸相結合。

痛風伴糖尿病的飲食治療 糖尿病合並痛風的患者,在飲食方麵要同時兼顧糖尿病和痛風對飲食的要求,在堅持總熱量控製、平衡膳食等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原則下,還要特別注意:①以素食為主,減少肉食等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尤其是動物內髒、骨髓、幹肉、魚蝦海味、蛤、蟹、肉湯、扁豆、香菇以及菌藻類等富含嘌呤的食品。②多飲水,每日2000~3000毫升,以利尿酸排出。③忌酒,因飲酒可使血尿酸增高,誘發痛風。④防止疲勞和受涼。

痛風伴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①急性發作期:急則治標,即運用藥物緩解疼痛症狀。②發作間歇期及慢性期:緩則治本,在發作間歇期可選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

痛風伴糖尿病的運動療法 應提倡“有氧運動”,每周3~5次。推薦運動:快、慢步行(先快步行走5分鍾,然後慢速行走相當於散步5分鍾,然後再快行,這樣輪換進行)、室內運動(如蹲下起立、仰臥起坐等)、床上運動(分別運動上、下肢)。身體條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繩、上樓梯、爬山、騎自行車、遊泳、跳韻律操等。

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需要治療嗎?

血尿酸值超過正常,但無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稱之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從尿酸增高到症狀出現時間可長達數年至幾十年,有些終生不出現症狀。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一般最終5%~12%的高尿酸血症發展為痛風。此時如果血尿酸在413~472微摩/升時,通常不需要用藥,但應找出其基本原因,並通過控製飲食來降低血尿酸以及預防痛風的發作。如仍無效果,可進行藥物治療。

在飲食控製與藥物治療的同時應避免肥胖、高嘌呤飲食、某些藥物、飲酒、過度疲勞、精神緊張、關節局部損傷、創傷、外科手術、感染、受寒濕等誘發因素。此類患者應定期複查,並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當患者急性尿酸生成過多,或嚴重高尿酸血症,以及有痛風家族史者應給予降尿酸藥物。

繼發性痛風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繼發性痛風可有嘌呤合成增多(繼發於其他遺傳性疾病)、尿酸產生過多和腎髒清除減少三種發病機製。

治療繼發性痛風的原則是:①積極妥善處理原發疾病,如血液病的化學方案個體化,藥物幹擾腎小管排泄者需停用強力利尿劑等;②用治療原發性痛風的方法進行治療,通常采用尿酸生成抑製藥;③保持充足尿量的堿化尿液。

針灸和推拿治療痛風

針灸治療痛風 ①刺血療法:痛風以關節的紅腫熱痛為最常見症狀,在急性期更加突出了濕、熱、痰、瘀等邪實的表現。故祛邪就變成了主要矛盾,而使“邪隨血外出”的放血療法就成為多數患者的治療方案。可選用三棱針、火針、梅花針和小刀針等,還可使用拔罐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來增加出血量或分泌物,以加強祛邪的作用。而刺血的部位多選擇病變部位、瘀腫疼痛處或其周圍的腧穴。如腫脹的囊部、關節局部高度腫脹、充盈、青紫、怒張的脈絡上或病變附近的相關腧穴如行間、太衝、太白、陷穀、阿是穴等。②針刺治療:可根據辨證論治選用五腧穴、經驗穴、齊刺法、“龍虎交戰”法等。③其他:還可以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在穴位注射祖師麻注射液、推拿、溫針灸、隔薑灸等療法。

推拿治療痛風 當痛風急性發作的時候,肌肉處於痙攣狀態,推拿可以起到放鬆,鬆解粘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如果輔助中藥外敷等其他療法,效果更佳。

中醫辨證治療痛風

痛風是屬於中醫“痹證”等範疇,而過多的尿酸則屬“濕濁”。由於脾腎功能失調,脾失健運,致使濕濁內生;腎分清泌濁的功能失調,則濕濁排泄障礙。此時若又酗酒暴食、勞倦過度等,則促使濕濁流注於關節、肌肉,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風關節炎。如濕濁之邪進一步傷於腎則可導致腎損害,就是痛風性腎病,甚至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

痛風以急性關節炎發作期為主要表現時多屬於濕熱痹阻證,慢性期多為瘀血痹阻證。

以尿路感染為主要表現時,多為腎虛濕熱證;以尿路結石為主要表現時,屬腎虛石淋證。

病情發展至痛風性腎病或腎功能衰竭時,多屬於腎虛水濕證或腎之陰陽兩虛證等。

三妙湯、石韋散、身痛逐瘀湯、知柏八味湯、六味地黃湯、腎氣丸等是常用的處方。

若單純血尿酸高或處於靜止期的患者多表現為脾腎不足,濕濁內盛,可用健脾補腎降濁之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