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三十年出一個聯想(1)(1 / 3)

關於聯想,無論有多少爭論或質疑,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能夠讓國際社會承認和認可的企業,實在是屈指可數,而聯想,無疑是屈指可數中的一個。當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體現為企業與企業之間,尤其是跨國企業之間的競爭。聯想作為中國跨國企業的代表,與華為等巨頭一樣,成為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名片。考察聯想的發展曆史,研究聯想的發展之道,必將為更多中國企業的創立、發展與走向國際化,提供優質的藍本和標杆。僅此一點,就值得我們為聯想修史立傳。

奇兵突擊

麵對經濟體製和科技體製改革,時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決定為計算所留條後路,讓柳傳誌等人忍辱負重,跳出體製的窠臼創辦聯想。目的很簡單,權當計算所埋伏了一支奇兵,在計算所沒有出路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那個年代,那些人,那些事。

聯想創業背景

那個年代

那是個貧窮的年代,也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那是個體製變遷的年代,也是個創業的年代。1978年,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浪潮首先從農村興起,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戶農民以“托孤”的形式簽署協議,率先實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今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展覽室裏還陳列著當初18戶農民按了手印簽的協議。此後,改革浪潮從農村向城市席卷。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而科技體製改革的序幕也悄然揭開,即將頒布的《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製改革的決定》,將把計算機列為應用科學,財政撥款從1985年起逐年削減20%,五年後全部取消。

作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的曾茂朝要負擔1500名員工的生活,如何養活這些人,成了他日夜思考的頭等大事。

“政府對我說,它把錢放在用戶的口袋裏了,你有本事就去拿吧。”

即便一向溫文爾雅的曾茂朝當麵和科委主任宋健翻了臉,也不能徹底改變計算所的命運,他隻能狠下心讓員工到用戶口袋裏去拿錢。

事實上,不僅體製改革逼迫這些知識分子“下海”經商,而且經曆過多年的貧困後,人們也迫切地希望過上更為富裕的生活。淩誌軍也在《聯想風雲》中指出,人們開始名正言順地追求新生活。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一大批改革風雲人物走上前台,開始書寫中國企業發展史上的傳奇。由此能夠看出,創業需要個人主觀動力,但也離不開社會大背景和產業發展的形勢。在我們準備創業的時候,必須認清社會形勢,不打無準備之仗。

那些人,那些事

2008年,在由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主辦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論壇暨評選活動中,評出了30年30位經濟人物。這些經濟人物絕大部分是引領一時風騷的第一代企業家。其中,既有已經走向幕後的步鑫生、馬勝利等爭議人物,也有已然成為中國企業家標杆的張瑞敏、任正非、柳傳誌等人。這些人中,除了張朝陽、李彥宏是因互聯網發家的新一代企業家,李寧是以個人品牌走向前台的相對年輕的企業家外,其他人大部分是20世紀40年代、50年代生人,在80年代創業、90年代迅速成長,並在21世紀初一躍成為中國企業家的代表人物。

回憶那個年代的創業者,高光的時刻並不多,更多的是屈辱、欺騙、淚水、走私、犯罪、道德拷問和良心考量等負麵的東西。步鑫生自1980年接任海鹽襯衫廠廠長,1981年因襯衫廠出現在內參上被推為典型,到1988年工廠資不抵債,短短8年時間就成了曆史;據說馬勝利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五一勞動獎章”的人,他的造紙廠前後也隻不過存在了7年。步鑫生、馬勝利雖然風光時間不長,但比之於大部分創業者,他們還算是幸運的。“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年廣九,因經濟問題被立案,卻以流氓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後因鄧小平在第二次南方講話期間點名,才被宣布無罪釋放;天津大邱莊的禹作敏,因數罪並罰被判有期徒刑20年,後在保外就醫的落寞中鬱鬱而終。在早期人物中,還有一大批來自北京中關村的英雄人物,如四通公司的萬潤南、信通公司的金燕靜和京海公司的王洪德等人,當年聲震北京的“兩通兩海”的超級明星們,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要麼鋃鐺入獄,要麼遠走他鄉,要麼湮沒在中關村的曆史塵埃中。

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們,也並非一帆風順,伴隨他們的同樣有著難以言表的痛楚。南方的任正非,因為被騙200萬元,迫不得已從國企副總經理的崗位上辭職,創業初由於債台高築還曾慷慨悲歌:“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隻有從樓上跳下去,你們還可以另謀出路。”北方的柳傳誌也不例外,創業20萬元資金,還沒有做成一筆生意,就被騙14萬;為了一筆12台微機的代理業務,被一位小夥子嗬斥:“你給我出去!”為了一筆2萬美元的款項,他蜷縮在8元錢一晚爬滿蟑螂的招待所裏給對方寫信,寫著寫著自己就淚流滿麵了。這時候,他患了“甲亢”的妻子龔國興正在友誼醫院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