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3 / 3)

就在這時,形勢突變。

※ ※ ※

跳下懸崖的那一刻,那個怪異的沙漏從口袋中輕輕滑落。在半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向懸崖下麵掉去。

寧飛身在半空之中,隻覺呼呼的勁風不停灌入口鼻子中,不要說張嘴,就連呼吸都十分困難。但他還是努力張口,以十分微弱的聲音吐出這樣的字眼:

“Athene……”

話剛出口,天地已經有了變化。

正在快速下落的沙漏突然凝止在半空之中,旋轉著發出燦爛的金色光芒。整個世界於是被這太陽一樣的光輝所充塞。

閃著微微輝光的金色細沙,緩緩地從沙漏的一頭流向另外一頭。

寧飛那下降得越來越快的身體,在同一時刻,也凝止在空中。

整個世界在那一刻,都凝固了。無論是在天空飛來飛去的飛鳥,還是飄來飄去的白雲;無論是輕輕吹動的山風,還是在山頂凝望的眾黑衣人,都在那一霎那間靜止下來,就象是被一種看不見的冰凍住了一樣。

寧飛可以清楚地感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可是除此以外,他卻聽不到任何聲音。這是怎麼回事?他幾乎呆住了,和周圍的一切一樣靜止不動。

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隻是短短的幾秒,但也許長達幾個小時,寧飛從最初的震撼中回過神來。

耳邊響起老教授告訴他的一句話:“寧,我的孩子,在將來,如果你遇到什麼危險的話,請你呼喚‘Athene’的名字。”

當時他隻是當作這是一個執迷於希臘文化者的怪癖而已。在經曆過這麼遙遠的歲月之後,就算這個名字代表的神衹雅典娜有多麼大的神力,隻怕也不靈驗了。但是現在看來,或許這一切都早在那個謎一樣老教授的算中。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隻是眼下不是想這些疑問的時候,目前的問題是,眼前的一切該如何結束?他總不能這樣在半空中定一輩子吧?

不知不覺中,他顫抖著將手臂伸向沙漏。

慢慢的,手指碰到了沙漏,觸手生涼,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

就在那一刻,沙漏開始了變化。

起初是加速。沙漏轉得越來越快,快得肉眼幾乎看不見。越來越刺眼的金色光芒向四周擴散開來。

就在速度和光芒都達到了頂點的時候,沙漏突地凝止。光芒也在那一瞬間被沙漏吸個一幹二淨。寧飛可以清楚的看見裏麵的金色沙子流下最後一粒。

然後,沙漏從剛才的順時針旋轉一下子變成了逆時針旋轉。金色的沙子開始從下麵向上麵倒流。光芒重新溢出,再一次照亮了整個天地。當沙漏再次變快而到達頂點的時候,就象攪動了靜靜的湖麵一樣,一絲漣漪以沙漏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開來,很快的抵達懸崖的峭壁之上,接著以波的形狀撞了上去,然後又擴散回來,隨即又向四周擴散開去。如此來回幾次之後,突然空間中起了一絲異樣的尖嘯,從沙漏處,一個漩渦開始形成。

寧飛開始感到有些不妙,但在他還來不及有任何反應的時候,漩渦猛然擴大,一下子就把他卷入了漩渦。

隻把他卷入。

光芒和漣漪都在片刻間被漩渦吸入,連那個沙漏都不例外。

尖嘯聲終於停止,一切恢複原樣,沒有任何的變化,隻除了少了一個人,一隻沙漏。

除了正在凝視著寧飛的那個人,沒有人發現什麼異樣。所有的聲音一下子就出來了。就象突然打開了電視機的音量。天地依舊,陽光燦爛。

沒有任何驚訝的表情,那個人轉身追上同伴,那縷神秘的微笑仍在他嘴角若隱若現,久久不散……

※ ※ ※

注解:

線形文字:古代歐洲與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文明連接的橋頭堡克瑞忒島(或翻譯為克裏特)上的一種類似於埃及文字的象形文字演變成的音節文字,被稱為線形文字A,但是和希臘語不對應。這種文字至今沒有被破譯。克裏特島後來於大約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450年之間發展出了著名的米諾斯文化。該島上擁有在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迷宮彌諾陶洛斯迷宮。希臘人也采用了這種文字,並加以發展,形成了以希臘方言為基礎的線形文字B。1952年由英國學者邁克爾·文特裏斯釋讀成功。本章中所說的就是線形文字B。

引用資料:《歐洲史》(法)德尼茲·加亞爾

貝爾納代特·德尚

J·阿爾德伯特等(《History

of Europe》

by

J.Aldebert)海南出版社

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