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強心健腦——隻做對心對腦有益的事(2)(2 / 3)

清朝的乾隆皇帝可說是曆代帝王中的最長壽者,享年89歲。他喜歡長期在外旅遊,傳說曾六次下江南,久居深宮的皇帝偶爾到大自然中,到民間去走一走,呼吸一下鄉野的新鮮空氣,體會另一種生活,不為天下事所累,得到全身心的放鬆,這對他的心情和健康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在旅行中養生,這也是乾隆皇帝得以長壽的原因之一。

的確,融入大自然,去感受那湛藍明澈的天空,溫煦明媚的陽光,徐徐柔和的微風;浩瀚的大海,清爽的海風;千層疊翠的山巒,飛瀑入流,鳥語花香,這一切無不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煩惱和疲勞便消散得無影無蹤。若攀山登岩,泛舟競渡,則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增進新陳代謝,強健心肺。

旅遊雖然有利於健康,是養生的一種方式,但也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具體可因旅遊者的年齡、情感需求不同而作改變。比如登山涉水、長途旅行、漂洋過海、探險覽勝等適合於青壯年人和體力較好者。而泛舟湖上、品茗賞月等就適合於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

遊山,山林的清爽深邃會使人情懷安寧幽靜。臨水,湖海的寬廣坦蕩則使人心胸開朗。春季風和日麗,天地氣清,自然生發之氣始生,此時順應生機,精氣勃發,舒展向外,因而春季踏青便是一項有益生機的活動。夏季氣盛,萬物繁茂,但天氣炎熱,暑熱之氣易耗氣傷陰,如漫步山林或泛舟湖上,則會使人頓感清涼,神清氣爽。秋季氣清,秋高雲淡,萬物結實,是旅遊的最佳時機,無論登山還是遊水,都令人其樂無窮。冬季氣寒,陽氣蟄伏,一般不提倡遠行,然踏雪賞梅,看漫天飛雪,卻也別有一番滋味。其實山不在高,貴有層次,水不在深,妙於曲折,隻要懂得其中奧妙,神馳其間,愉情悅性,就能有益於我們的健康。

旅遊是人們與大自然的直接接觸,人們通過遊山玩水、探石涉奇、觀宮覽寺等諸種形式的活動,不僅滿足了好奇心,增長了知識,而且促進了身心健康。利用旅遊活動來調整心態,解鬱強身,可稱之為旅遊養生。旅遊養生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陰陽五行原理,可將旅遊行為分為動遊、靜遊、怒遊、思遊、悲遊、險遊等類別。

動遊是指活動性較大的旅遊行為,對機體能量的消耗較大,比如登山涉水、長途旅行、漂洋過海、探險覽勝等。動遊適合於青壯年人和體力較好者。

靜遊是指活動性較小的旅遊行為,對機體能量的消耗較小,比如欣賞園林風光、小橋流水、泛舟湖泊、品茗賞月等。靜遊具有陰柔之美,最適合於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

凡能導致人們產生情緒起伏的旅遊活動被稱之為怒遊。比如瀏覽杭州的嶽武穆墳、北京的盧溝橋、北京的圓明園遺址等,均能激起人們的情緒變化。根據中醫五行治病原理,怒遊適合於思慮過度、情緒鬱結病人的養生需要。

凡能引起人們懷古思緒的旅遊稱之為思遊。比如觀遊赤壁遺址,往往能激起人們思古之幽情,又如遊覽洞庭君山則有懷念湘妃之思。故地重遊也能令人追思往昔等。即使是一般的大自然美景,也能引起人們的遐想和深思。思遊具有鎮驚作用,適合於處於恐慌、煩躁的人。

凡能引起人們悲傷情緒的旅遊活動稱之為悲遊。比如汨羅江之遊使人因憑吊屈原而生悲傷之情。秋冬之季,萬物蕭條,大地由青綠變為枯黃,觀之也有悲秋之感等。悲遊具有製怒平肝作用,適合於情緒易於激憤者。

凡能導致人們產生驚恐情緒的旅遊活動稱之為險遊。比如遊覽巴東的豐都鬼城,登臨黃山的奇峰險景等。險遊具有鎮心降火之作用,能調節過度興奮的情緒,適用於心火過旺者。

這些不同類別的旅遊,可使人的意念與自然達到某種默契,使心神與塵世形成某種和諧,從而漸漸升華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當然,真要“修煉”到這一程度,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素養。

認知樂觀益處多

不管你處在什麼樣的境地,都要樂觀。樂觀不僅給予你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單從健康角度說,我們也應該樂觀地活著。以下是樂觀可能給我們的健康帶來的幾個好處:

減輕疼痛

研究顯示,樂觀的人對疼痛的敏感度更低,所需藥物更少。美國密歇根大學對癌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情緒樂觀的患者出現劇烈疼痛者也少。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則顯示,樂觀患者需用的止痛藥要少得多。青少年患者中情緒積極樂觀者病痛相對較輕,使用藥物也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