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心理密碼——心寬一寸,病退一丈(5)(1 / 3)

即使周圍有很多人,有些人也可能產生孤獨感。由於孤獨者的不良情緒不容易排解,他們的血壓也比普通人要高,也更容易衰老。一些怪異又孤僻的老人,不願與人交往和接觸,不妨養個寵物,玩花鳥蟲魚,欣賞名人字畫、雕塑。這不僅可調節生活情趣,還有穩定血壓或使高血壓降下來的作用。

超越孤獨

雖然孤獨是每個人都常有的心理體驗,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地戰勝自己的孤獨感。有人用喝酒排遣孤獨,有人把時間排得滿滿當當,讓孤獨的感覺無處插足。但用這樣的方式驅走的是寂寞而不是孤獨。孤獨是一種思想上、情感上無以溝通、無倚無傍、無人理解與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我們心情抑鬱,情緒低沉;另外,對孤獨的體驗和玩味也會使我們富有個性、善於思索,走向心理成熟。這就需要我們戰勝孤獨,超越孤獨。

對孤獨的認同和接納孤獨是每個人心理成長過程中不時光顧的朋友。從未感受到孤獨的人是不健全的。人感受到孤獨時一般心情都是低落的,此時,如能靜下心來,細細梳理自己的情感,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在走出孤獨的同時,也會伴隨著人生的思索和升華。

調整心態在成長的時代,少年的心靈尤為敏感、細膩、豐富,它渴望被承認、被鼓勵、被重視,孤獨感往往意味著這些要求沒有被滿足,這種缺憾終究帶來對年輕心靈的傷害。那麼少年必須盡快克服孤獨,或盡量減少孤獨感帶來的傷害。做到這一點不能一味等待他人的幫助,而應該調整心態、樹立新的思想。

自信、自立、自強是戰勝孤獨的三件法寶。因為自信,你就不一定非從他人那裏尋求對自己的肯定;因為自立,你將漸漸具備獨立決斷的能力,這將使你從柔弱變得堅強;因為自強,你將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刻苦學習、努力拚搏上,而不是總在考慮孤獨這個問題——既然這個問題本就不容易想清楚,幹嗎不把它先擱置一邊?它並不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啊!

一旦你走向自信、自立、自強,你的心靈將從浮躁多變轉為冷靜和積極,你將更善於控製情緒和思想。你會發現,父母將欣喜於你的成長,對你的“操心”將漸漸變為“放心”;周圍的同學會以佩服的眼光看著你,在許多方麵征求你的意見,願意做你的朋友。這樣,孤獨感還會存在嗎?

改變認知方式

許多人的孤獨感是與自卑聯係在一起的。因為害怕不被人理解,害怕與別人不一樣,害怕難以融入周圍的世界,所以感到孤獨。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孤獨狀態。克服自卑心理是走出此類孤獨的關鍵。自卑心理大多源於歪曲和片麵的自我認識。其實,大可不必為自己與別人不同而難過,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的唯一。當我們懷著一種自信和平等之心與人相處時,就會在交往中少一些疲憊和牽強,多一些輕鬆和愉快。

要戰勝孤獨,就要學會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做一些事情。全心照顧孩子的母親不會感受到孤獨,熱戀中的情人即使天各一方也不會孤獨,因為他們的心思都不在自身。隻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關心、關注別人,就會在互動的良性人際關係中體驗到一種自我價值感而不是孤獨。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自己。

要從根本上超越孤獨,還要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一個有追求、有愛的人是不懼怕孤獨的。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會多一些寬容與豁達,就會慢慢培養出淡化得失的心情,就會戰勝孤獨、超越孤獨。

樂觀——幸福的通道

人的心理活動,可以說沒有一刻的平靜,忽而興奮、歡樂,忽而沮喪、消極。情緒樂觀的人也有不幸與煩惱,但他們善於排遣解脫。也有的人大部分的生活被消極情緒占領,或哀歎不已、灰心喪氣,或牢騷滿腹、怨天尤人,而不善於解脫排遣。